[发明专利]吸附塔、塔体模块单元及吸附塔的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520055.5 | 申请日: | 2014-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2607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24 |
发明(设计)人: | 谭敏;肖中元;叶恒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长天国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04 | 分类号: | B01D5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薛晨光 |
地址: | 410007***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吸附 模块 单元 制造 方法 | ||
1.一种吸附塔,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进料部、塔身和排料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塔身由多个相同的塔体模块单元叠加形成,并建立多个沿气流方向并列使物料下行的内部容纳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附塔,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塔体模块单元包括长方体型钢框架,以及固定在所述框架上的两个外挡板、两个外孔板和内部多孔板;两个所述外挡板和两个所述外孔板围合形成单元容纳空间,其中,所述外挡板沿烟气流动的方向设置,外孔板沿垂直烟气流动的方向设置;所述内部多孔板置于所述单元容纳空间内,分隔所述单元容纳空间为沿气流方向并列使物料下行的所述内部容纳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附塔,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由槽钢焊接形成,其中,与两个所述外孔板的上下边缘固定连接的第一槽钢段配置成:槽钢底壁位于所述塔体模块单元的叠加配合面上;与两个所述外挡板的上下边缘固定连接的第二槽钢段配置成:槽钢一侧壁位于所述塔体模块单元的叠加配合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吸附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槽钢段的底壁上开设有连接件穿装孔,且所述塔体模块单元上下相对的所述第一槽钢段上的所述穿装孔相对设置,以穿装所述连接件固定相邻两个所述塔体模块单元的相对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吸附塔,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一槽钢段的长度方向,所述穿装孔具有渐变截面,其最大截面的尺寸大于所述连接件的相应尺寸。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吸附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穿装孔为棱形孔或三角形孔或长圆形孔,所述连接件为螺栓紧固件。
7.根据权利要求2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吸附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部多孔板至少为两个。
8.用于权利要求1所述吸附塔的塔体模块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长方体型钢框架,以及固定在所述框架上的两个外挡板、两个外孔板和内部多孔板;两个所述外挡板和两个所述外孔板围合形成单元容纳空间,其中,所述外挡板沿烟气流动的方向设置,外孔板沿垂直烟气流动的方向设置;所述内部多孔板置于所述单元容纳空间内,分隔所述单元容纳空间为沿气流方向并列的内部容纳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塔体模块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由槽钢焊接形成,其中,与两个所述外孔板的上下边缘固定连接的第一槽钢段配置成:槽钢底壁位于所述塔体模块单元的叠加配合面上。
10.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吸附塔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
预加工所述塔体模块单元;
现场叠加组装多个所述塔体模块单元形成所述塔身,并与进料部和排料部组装完成所述吸附塔的组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长天国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冶长天国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20055.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