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发动机水泵冷却装置和发动机冷却系统及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1410516930.2 | 申请日: | 2014-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65442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2-15 |
发明(设计)人: | 赵铮;关昊;韩立伟;刘刚;刘亚奇;杨伟;龙艳中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P7/14 | 分类号: | F01P7/14;F01P5/10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科诚专利事务所13113 | 代理人: | 刘谟培 |
地址: | 071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动机 水泵 冷却 装置 冷却系统 车辆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发动机冷却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发动机水泵冷却装置;同时,本发明还涉及具有该发动机水泵冷却装置的发动机冷却系统以及具有该系统的车辆。
背景技术
有效的控制发动机的热状态是降低发动机油耗、实现节能的重要途径。因此,发动机冷却系统应具备三个条件:其一是能够使发动机在设定的工作温度下运行;其二是各部件与传统系统相比不需要额外的能源;其三是能够立刻实现发动机暖机,使暖机过程中系统绝热。而在现有的发动机冷却系统中,其结构主要包括与发动机缸体水套相连的水泵冷却装置,该装置主要将冷却液于发动机缸体水套内的循环,以实现对发动机的冷却,具体来讲,现有的水泵冷却装置主要包括水泵,于水泵的泵前设置有集水装置,于水泵的泵后设置有与发动机缸体水套连通的泵送管路,其中,集水装置主要是与发动机缸体水套连通,以实现对发动机缸体水套内的冷却液的收集,而水泵则将集水装置中的冷却液通过泵送管路再次泵送给发动机缸体水套。
在上述的水泵冷却装置中,为了将发动机缸体水套中的冷却液引至集水装置中,需要在集水装置上设置进水管组,相应的,在集水装置内应设置有对进水管组进行导通或关闭的阀组,然而现有技术中由于阀组的结构设计,导致冷却液被引至集水装置内时,其由于阀组的限制作用,导致冷却液于集水装置内流通容易受阻,且冷却液因阀组的结构限制而导致压力过大,最终导致发动机冷却效果的降低。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旨在提出一种发动机水泵冷却装置,以确保冷却液流动性,提高装置使用过程的响应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发动机水泵冷却装置,包括水泵,于所述水泵的泵前而被设置的集水装置,以及于所述水泵的泵后而被设置的、与发动机缸体水套连通的泵送管路;所述的集水装置包括内部与水泵连通的壳体,在壳体上设有与壳体内部连通的、将发动机缸体水套内的冷却液输送至壳体内的进水管组,在壳体内设有由动力装置驱动的带有进水阀组的阀芯,所述的进水管组因动力装置驱动阀芯进而带动进水阀组的同步运动而被导通或关闭,所述的阀芯为由动力装置驱动而在所述壳体内运动的阀轴,所述的进水阀组为固定设置在阀轴上的阀片组。
进一步的,在所述的壳体上设有连通于壳体内部与泵送管路之间的泵后回水管,所述的进水阀组包括固定在阀轴上的、因与阀轴的同步运动而对所述的泵后回水管进行导通或关闭的泵后回水阀体。
进一步的,所述的进水管组包括暖风回水管、机冷回水管、散热器回水管以及与发动机缸体水套直接连通的小循环回水管;所述的阀片组包括固定在阀轴上的、与暖风回水管对应的暖风阀体,与机冷回水管对应的机冷阀体,与散热器回水管对应的散热阀体,以及与小循环回水管对应的小循环阀体。
进一步的,所述的阀轴转动设置在壳体内或可轴向移动的设置在壳体内。
进一步的,所述的阀轴为平行设置的两根,所述的阀片组分置在两根阀轴上。
进一步的,所述的两根阀轴之间的传动比为1:1。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所述的发动机水泵冷却装置具有以下优势:
通过阀片组的使用,降低了整体的质量,使其在工作时所需的动力装置扭矩减小,提高了整个装置的响应性,同时,由于阀片组的采用,使集水装置内的冷却液所受阻力尽可能的降低,且阀片组在运转时的摩擦损失较小,进而有效的提高了整个装置的性能。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其包括发动机缸 体水套,在发动机缸体水套上连接设有如上所述的发动机水泵冷却装置,所述的发动机水泵冷却装置的集水装置,通过回水组件与发动机缸体水套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的回水组件包括连通设置于发动机缸体水套与集水装置之间的散热器、机油冷却器、暖风芯体。
进一步的,在暖风芯体与集水装置之间连接设有电子辅助水泵;在发动机缸体水套与集水装置之间连接设有与暖风芯体和电子辅助水泵并联设置的增压器。
此外,本发明同时提供了一种车辆,该车辆加载有如上所述的发动机冷却系统。
所述发动机冷却系统和车辆,与上述发动机水泵冷却装置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纵向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连接关系简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1693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