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活性粉末混凝土(RPC)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10507377.6 | 申请日: | 2014-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108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28 |
发明(设计)人: | 徐小建;詹海鹏;李洪丰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正茂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28/00 | 分类号: | C04B28/00;C04B14/4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380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活性 粉末 混凝土 rpc 及其 制备 方法 | ||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材料领域,尤其是涉及到一种活性粉末混凝土制备方法,以及用于预制构件的生产工艺。
二、背景技术
1993年法国Bouygues公司研制出一种超高抗压强度、高耐久性及高韧性的新型水泥基复合材料,在Richard等人发表的论文中,第一次公开提出活性粉末混凝土 (Reactive Powder Concrete,简称RPC)这一术语。作为一类新型混凝土,RPC是一种高强度、高韧性、低孔隙率和低渗透性的超高性能混凝土,它主要由水泥、硅灰、矿物掺合料、石英砂、钢纤维和高效减水剂组成,采用适当的成型和养护工艺制成的。RPC集钢材强度大、韧性高和传统混凝土抗火、抗腐蚀性强的优点于一体。
近年来我国一些科研人员也成功配制出RPC200活性粉末混凝土。目前,它的应用已经进入到桥梁与路面工程、建筑工程、水利工程、特种结构多个领域。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从实际工程应用来看,RPC在海洋、石油、核电、军事设施以及其它工业民用工程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我们应该结合各地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合理选材,相信通过广大科研人员的努力,活性粉末混凝土技术一定会在我国的生产建设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生产企业提供一种配料科学、性能优良、既能满足水泥预制构件制品强度要求,有一定韧性和耐冲击性,还能满足材料成本能够被市场承受的活性粉末混凝土。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活性粉末混凝土是以单位立方混凝土含量计的组份为:水泥800kg~900kg、硅灰180kg~250kg、矿粉120kg~180kg、石英砂940kg~1020kg、钢纤维120kg~160kg、减水剂38kg~45kg、水135kg~150kg。
进一步的是,单位立方混凝土含量计的组份为:水泥851kg、硅灰212kg、矿粉154kg、石英砂963kg、钢纤维150kg、减水剂40kg、水140kg。其中:水泥为425标号低碱水泥;硅灰为无加密或半加密硅灰;矿粉为S95级矿粉;石英砂为三种颗粒粒径的砂,分别为粗石英砂(1.25~0.63mm)、中石英砂(0.63~0.315mm)、细石英砂(0.315~0.16mm);钢纤维为直径0.18~0.22mm、长度12~14mm的镀铜钢纤维;减水剂宜采用减水率30%以上、与所用胶材适应性能良好的减水剂。
活性粉末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第一次投料干拌:向搅拌机内首先投入石英砂、钢纤维进行干拌,干拌时间不低于3min,若发现钢纤维仍有大量结团,应适当延长搅拌时间;
(2)第二次投料干拌:向搅拌机内投放水泥和矿物掺合料硅灰、矿粉,搅拌时间不低于1min;
(3)加水、搅拌:干拌结束后,加入减水剂和水继续搅拌,搅拌时间不低于4min;
(4)运输、浇筑:通过斗车运输混凝土到达模具停放处进行投料浇筑、振捣,要求浇筑过程连续进行,浇筑总时间不超过30min;
(5)静养:浇筑完成后覆盖雨布静养20~24h;
(6)脱模:当静养结束后即可揭开雨布,进行脱模,脱模后的产品集中堆码、打包固定,使用叉车转运至蒸养房存放;
(7)蒸养:向蒸养房内通蒸汽进行升温蒸养,3~4h内升温至80℃,之后保持在75℃~85℃恒温48h,关闭蒸汽阀门,随后进行自然降温;
(8)自然养护:当蒸养房温度降至与室温基本相同时,通过叉车将产品转运至室外堆放处堆码,开始7天进行洒水养护,即可视为成品,入库。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由于采用了科学的活性粉末混凝土配合比,在保留混凝土高强度和韧性的同时,可大幅度降低原有活性粉末混凝土配合比的生产成本。由于添加了矿粉,代替了部分水泥用量,降低了原材料成本,使混凝土的水化热降低,有利于拌合物的持续浇筑。大量使用减水剂,保证拌合物在低水胶比的条件下具备良好的工作性能,混凝土浇筑密实性达到良好的效果;低水胶比的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强度得到保证;蒸养工序可缩短养护时间,产品强度在较短时间内达到使用强度,缩短工期。
四、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正茂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湖北正茂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0737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