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荞麦叶发酵茶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506620.2 | 申请日: | 2014-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0660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17 |
发明(设计)人: | 陈庆富;顾亮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A23F3/34 | 分类号: | A23F3/34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52100 | 代理人: | 李亮;程新敏 |
地址: | 550001 贵州***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荞麦 发酵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代用茶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荞麦叶发酵茶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荞麦是蓼科荞麦属植物,其中甜荞、苦荞为栽培种类,金荞麦、硬枝万年荞为多年生种类。药用荞麦为金荞麦,制药上主要使用其多年生根茎。发明人研究发现荞麦叶和花是最含黄酮类物质的部位,其黄酮含量平均5%左右,显著高于种子(苦荞1-2%,甜荞<0.5%),是植株中总黄酮含量最高的部位,但目前大都对其弃之不用,实在是一种资源的浪费。发明人通过实地考察和收集了大量的荞麦属植物资源,黄酮含量分析发现不同收集系不同植株的叶黄酮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变幅大致为1-10%。发明将其中黄酮含量最高的植株经枝条扦插和分兜无线繁殖形成了遗传性和品质均较为一致的群体,形成金荞麦1号、2号等系列优质新品种。
目前市场上的荞麦茶多以栽培荞麦(甜荞或苦荞)的种子为原料,将栽培荞麦种子经熟化、脱壳和烘炒后制备成保健茶。专利申请号为CN200610021043.3、发明创造名称为“一种苦荞叶芽茶及其制备方法”的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利用苦荞叶或苦荞芽制备苦荞茶的方法,该方法以苦荞植株长出花蕾前采摘的苦荞叶和苦荞叶芽为原料,经杀青、定型、烘焙和陈化步骤生产苦荞茶。在该方法中需要将烘焙后的茶叶密封放置2~4个月,生产周期较长。苦荞是一种蓼科荞麦属一年生草本栽培作物,苦荞每年都需要栽培,营养生长期短(从种子发芽至花序分化,一般30-50天),生殖生长期长(从花序分化至种子成熟收获、植株死亡,一般30-60天)。而相对于苦荞来说,金荞是多年生的野生的草本植物,再生能力很强,一次栽培,多次受益。而且营养生长期长,一般从多年生根茎发芽至花序分化长达3-6个月,如果采用去顶方式,全年(除了有霜期之外,因为霜使叶受冻害,失去商品价值)都可不断发出新芽,不断采摘。因此采摘原材料时间长,产量高。
发明人申请获批的发明名称为“一种金荞叶绿茶及其制备方法”专利号为ZL200710200988.6的中国发明专利,是以金荞麦叶为原料,采用杀青、揉捻的方法制备金荞麦叶绿茶。该茶黄酮含量很高,但是该茶开水浸泡后形成茶汤带有青味,适口性不好,至今尚未产业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荞麦叶发酵茶及其制备方法,它不仅克服了荞麦叶绿茶的青味,而且黄酮、GABA等功能成分显著提高、适口性显著改善,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荞麦叶发酵茶,它是以荞麦叶为原料按发酵工艺加工制成的代用茶。
荞麦叶发酵茶的制备方法,采摘荞麦属植物的幼叶或健康成熟的展开叶,并去除茎和叶柄,获得荞麦叶;将荞麦叶进行摊晾,摊晾至叶片的含水率为62-67%,获得萎凋叶;将萎凋叶在温度为120-180℃的条件下进行杀青,杀青时间为2-5分钟,获得杀青叶;将杀青叶在室温下揉捻60-90min,使细胞破坏率达到85%以上,且叶片成条率90%以上,获得揉捻叶;将揉捻叶在28-32℃下发酵24-30小时,最后干燥定型至含水率低于6%即可。
所述的荞麦属植物为甜荞、苦荞、金荞麦或硬枝万年荞。
本发明在申请人之前申请的专利“一种金荞叶绿茶及其制备方法”(ZL200710200988.6)的基础上对其工艺进行改进,增加了发酵环节,使茶汤颜色从黄绿色变为黄褐色,较接近于普洱茶的汤色,所生产的茶叶不仅克服了荞麦叶茶的青味,适口性显著改善,而且经过发酵工序后,产品的黄酮、GABA等功能成分也显著提高。
γ-氨基丁酸(GABA)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动植物中的天然生物活性成分。GABA作为活性因子,具有降低血压、抗除抑郁、利尿、强肝、健肾、长期记忆等生理活性。
为了进一步验证本发明的技术效果以及验证本发明的最佳工艺,申请人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选用金荞麦1号品种进行试验。该品种是由贵州师范大学荞麦产业技术研究中心培育、栽培于贵阳市永乐乡贵州师范大学柏杨实验基地的富含黄酮、GABA的金荞麦1号(大野荞种类)。
(1)材料准备:选择晴天进行采摘,标准为植株顶端2-3片嫩叶,不含叶柄。严格保持鲜叶无异杂、无损伤、鲜叶的新鲜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师范大学,未经贵州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0662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