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梅菜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503905.0 | 申请日: | 2014-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86741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3-08 |
发明(设计)人: | 张晶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晶 |
主分类号: | A23L19/20 | 分类号: | A23L19/20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44224 | 代理人: | 刘诚 |
地址: | 516006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梅菜食品加工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梅菜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梅菜与榨菜及雪菜齐名,是我国三大著名传统腌制菜。而梅菜是广东惠州的特产,又称为“惠州贡菜”。乡间民用新鲜的梅菜经凉晒、精选、飘盐等多道工序制成,色泽金黄、香气扑鼻,清甜爽口,不寒、不燥、不湿、不热,不仅可独成一味菜,又可以把作配料制成梅菜蒸猪肉、梅菜蒸牛肉、梅菜蒸鲜鱼等菜肴。梅菜种植有近四百年的历史,目前梅菜种植面积已达6万多亩,年产量超过10万吨,1995年惠州市被农业部授予“中国梅菜之乡”的美誉,2004年通过国家质检总局关于“惠州梅菜”原产地标记的评审。梅菜与芥菜属同一种类,外形相似。因其对气候的要求较严,一般只在秋后入冬时分种植,收成后用盐经特别的工艺腌制而成,是国内少有的一个蔬菜品种之一。
腌制好的梅菜外观黄中带青,有少量盐分析出,手感柔软,有浓郁的梅菜沉香味道,清脆爽口,梅菜不寒、不燥、不湿、不热,不仅可独成一味菜,又可以把作配料制成梅菜蒸猪肉、梅菜蒸牛肉、梅菜蒸鲜鱼等菜肴。据报道,梅菜含糖5.7%、蛋白质5.6%、并含有多种维生素、17种氨基酸及锌、镁、钾等7种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具有消滞健胃、隆脂、降压等保健功效,并获美国食口管理局认可,被定为“天然健康食品”。
然而,现有的一些梅菜及其加工目前仍是以手工工艺为主,普遍存在卫生条件较差、工艺控制不严格,产品质量不稳定的问题,更为重要的是,由于梅菜是经过腌制得到的一种食品,与其他的腌制食品相同,梅菜也存在亚亚硝酸盐检出率高的问题。亚硝酸盐是一种强致癌物质,在果蔬的贮藏和腌制过程中,会在细菌的作用下,产生大量亚硝酸盐,特别是在加工环境、管理较差的生产条件下,原材料或环境中的微生物和细菌容易大量繁殖或进行发酵,使得食品发生腐败、保质时间缩短、变味、失水等质量问题。
流行病学的研究结果证实:胃癌、食道癌等与长期食用亚硝酸盐含量超标的食物有关。亚硝酸盐是强致癌物亚硝胺的前体。人体通过蔬菜摄入的亚硝酸盐和亚亚硝酸盐占总摄入量的70-80%,经腌制后的蔬菜亚硝酸盐含量更是急剧上升,酱腌菜亚硝酸盐的检出率高达94.7%。因此,如何降低腌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成为人们关注的食品卫生安全问题。
此外,梅菜与芥菜属同一种类,都具有一定程度上的苦涩感,若在梅菜预处理阶段未经过脱苦去涩处理,苦涩感过重也将会大大影响梅菜的风味。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具有良好的色泽、风味、脆爽感、以及富有营养和保健功能、亚硝酸盐含量低的梅菜的制备方法。
一种梅菜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收获新鲜梅菜,除去根部和烂叶,焯煮晾晒后,发酵腌制,脱水后得到所述梅菜。
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晾晒的步骤具体为:每间隔预设时间,翻转一次所述新鲜梅菜。
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预设时间为3小时~5小时。
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预设时间为4小时。
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翻转的操作通过翻转架进行。
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次翻转时,每行所述新鲜梅菜前进一预设长度。
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预设长度为35~40cm。
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次翻转时,所述翻转架同步前进所述预设长度。
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焯煮步骤之前,还包括如下步骤:
将所述新鲜梅菜用水洗净。
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将所述新鲜梅菜用山泉水洗净。
上述梅菜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梅菜,具有良好的色泽、风味、脆爽感、以及富有营养和保健功能,此外,上述梅菜的亚硝酸盐含量较低,确保了食用者的健康。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方式的梅菜的制备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晶,未经张晶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0390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