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抑制Aβ聚集活性的化合物的制备方法与用途有效
| 申请号: | 201410499832.2 | 申请日: | 2014-09-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41405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11 |
| 发明(设计)人: | 洪葵;徐东波;马敏;邓子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7D407/04 | 分类号: | C07D407/04;A61K31/366;A61P25/28;C12N1/20;C12P17/16;C12R1/465 |
| 代理公司: | 武汉科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2 | 代理人: | 常海涛 |
| 地址: | 430072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抑制 聚集 活性 化合物 制备 方法 用途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药物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抑制Aβ聚集活性的化合物的制备方法与用途。
背景技术
阿尔茨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AD)也称老年痴呆症,是一种发病率最高且危害最大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常见的临床表现为持续性的记忆力衰退,认知功能障碍,失语以及人格改变等。老年痴呆症不仅危害着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同时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流行病学资料表明AD在65岁以上的老年人群中具有高达3~10%的发病率,且由于缺乏特异性的临床治疗方法,已成为老年人继心脏病、肿瘤、卒中之后的第四大死因。由于老年痴呆与增龄密切相关,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以及人类寿命的延长,AD的发病率也随之增加,AD的发病机制和防治渐渐成为了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医学关注。
AD的发病机制仍未完全阐明,但临床发现AD患者脑中的标志性病理特征表现为在大脑皮层和海马出现神经原纤维缠结(neurofibrillary tangles,NFTs)和主要由β-淀粉样蛋白(amyloid β-protein,Aβ)组成的老年斑。众多临床和基础研究也表明Aβ在脑内的广泛沉积和老年斑形成是AD发生与发展的早期必然因素,远远早与NFTs及其他病理损害的发生。Aβ的聚集使其具有神经细胞毒性,表现为破坏细胞膜完整性、扰乱胞内环境稳定及诱导细胞凋亡等。因此Aβ异常聚集被认为是AD最主要的发病机制,而阻止或抑制Aβ的聚集沉积也成为AD的新治疗靶点。
目前针对AD的临床治疗药物主要为胆碱酯酶抑制剂,抗氧化药,抗炎药,脑循环改善剂,钙拮抗剂等,但这些药物均存在一定的毒副作用和使用限制。因而筛选具有抑制Aβ聚集的小分子先导化合物正成为研制AD治疗药物的热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首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抑制Aβ聚集的化合物。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产上述抑制Aβ聚集的化合物的链霉菌及利用该链霉菌制备该化合物的方法。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抑制Aβ聚集的化合物的用途。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抑制Aβ聚集的化合物,其结构如式(I)所示:
一种生产式(I)所示结构的化合物的链霉菌为链霉菌(Streptomyces sp.)菌株219204。该菌株从采自中国广东省深圳红树林的土壤样品中分离得到,并经分类学研究和分子生物学研究鉴定为链霉菌(Streptomyces sp.),并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编号:CCTCC NO:M 2014343;分类命名:链霉菌219204 Streptomyces sp.219204;保藏日期:2014年07月21日;地址:中国.武汉.武汉大学)。该菌株的16S rRNA基因序列的GenBank登录号为HQ992725,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
利用该链霉菌菌株219204制备式(I)所示结构的化合物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链霉菌219204先在ISP2液体培养基中培养,再转接到FM3培养基中进行发酵。所述的FM3培养基由以下组分组成:可溶性淀粉20g/L,酵母粉5g/L,黄豆粉15g/L,蛋白胨2g/L,碳酸钙4g/L,海盐18g/L,pH值为7.0。
(2)将步骤(1)获得的发酵液用乙酸乙酯萃取、浓缩得粗提物。
(3)将步骤(2)获得的粗提物在硅胶中用二氯甲烷和甲醇组成的洗脱液进行洗脱,收集洗脱液。
(4)将步骤(3)获得的含有目的化合物的洗脱液浓缩,通过LH20柱层析以及半制备液相分离纯化得到式(I)所示结构的化合物。
步骤(3)中所述的硅胶的目数优选为300~400目。
优选的,利用该链霉菌菌株219204制备式(I)所示结构的化合物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链霉菌219204经平板活化后接种于ISP2液体培养基中,28℃、220r/min振荡培养3d,再以5%的接种量接种到FM3培养基中,28℃、220r/min振荡培养7d。
(2)将步骤(1)获得的发酵液用等体积乙酸乙酯萃取3次,合并乙酸乙酯层,减压浓缩获得乙酸乙酯提取物。
(3)将步骤(2)获得的乙酸乙酯提取物在硅胶中进行梯度洗脱,依次用体积比分别为50:1、25:1、10:1、5:1、1:1的二氯甲烷和甲醇组成的五个洗脱液进行洗脱,依次获得各洗脱液洗出的组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大学,未经武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9983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