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AFS的激光雷达探测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410494431.8 | 申请日: | 2014-09-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920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10 |
| 发明(设计)人: | 王新果;陈效华;赛影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Q1/076 | 分类号: | B60Q1/076;B60Q1/08;G01S17/88 |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7 | 代理人: | 张永生 |
| 地址: | 241009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afs 激光雷达 探测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行驶安全控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AFS的激光雷达探测系统。
背景技术
AFS又叫自适应转向大灯系统,它能够根据汽车方向盘角度、车辆偏转率和行驶速度,不断对大灯进行动态调节,适应当前的转向角,保持灯光方向与汽车的当前行驶方向一致,以确保对前方道路提供最佳照明并对驾驶员提供最佳可见度,它能够根据行车速度、转向角度等自动调节大灯的偏转,以便能够提前照亮未到达的区域,提供全方位的安全照明,从而显著增强了黑暗中驾驶的安全性。在路面无(弱)灯或多弯道的路况中,扩大驾驶员的视野,而可提前提醒对方来车。AFS种类可分为三种,一种是转向头灯形式的,就是头灯内灯具可以左右旋转8°至15°照明弯道死角。另一种是利用独立弯道照明系统的,就是在灯具里有一个固定的灯泡照向弯道,转弯时候自动点亮。第三种是利用左右雾灯进行弯道时候照明,转向时候对应弯内侧雾灯亮起,照明弯道死角。AFS系统利用可变的光学系统、电子控制、随动系统技术,可根据道路和天气状况,自动地改变前照灯的光形,把有限的光投向更需要照明的地方,大幅度地提高夜间行驶的安全性。但现有AFS在工作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死角难以看到,从而在夜间行驶时带来了一定安全隐患。
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新型的激光雷达探测系统,作为AFS的辅助设施,消除AFS的视觉死角,提高车辆夜间行驶的安全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基于AFS的激光雷达探测系统,作为AFS的辅助设施,消除AFS的视觉死角,提高车辆夜间行驶的安全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AFS的激光雷达探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雷达探测系统为控制器通过CAN总线连接车速传感器和方向盘转角传感器,接收车速信号以及方向盘转角信号;控制器的输出端连接有电机和传动机构,传动机构带动激光雷达探测器的前大灯,激光雷达探测器的探测方向与前大灯同步转动,探测弯道上的障碍物距离。
所述的激光雷达探测器为单片机发送脉冲给激光驱动器,经激光驱动器调整后输出给激光二极管,激光二极管发射激光并且经过发射镜片,激光二极管发射出激光脉冲的同时触发光电光转换电路工作;接收板接收到光电光转换电路发送的光信号后开始计时,作为start计时点;激光二极管发射出去的激光经过障碍物折回后,接收板上的PIN管再次感知到此信号后经过放大滤波整形送给时间数字转换器,此时即为stop计时点;单片机根据start计时点和stop计时点的时间差计算出障碍物与车辆之间的距离。
所述的PIN管位于激光二极管的正下方。
所述的光电光转换电路为PIN管首次导通之后三极管驱动电路驱动红外二极管导通,发射红外光到接收板的PIN管后经放大滤波整形,再传送给时间数字转换器。
所述的红外二极管位于发射板与接收板的衔接处,接收镜片的下方,发射板和接收板通过软排线相连。
所述的激光雷达探测器为三路激光二极管分别经过各自的PIN管接入模拟开关的三个输入端通过前置放大器接入放大滤波电路后送给时间数字转换器。
所述的模拟开关在处理完一路激光信号后,单片机发送信号对下一路激光电路信号进行处理。
一种基于AFS的激光雷达探测系统,由于采用上述的结构,本发明作为AFS的辅助设施,消除AFS的视觉死角,可以在弯道中提前发现障碍物,保证安全;而且整体造价较低,适合在中低档汽车上推广。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基于AFS的激光雷达探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基于AFS的激光雷达探测系统的雷达测量范围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基于AFS的激光雷达探测系统中激光雷达探测器的原理图;
图4为本发明一种基于AFS的激光雷达探测系统中激光雷达探测器的三路激光测距原理图;
在图1-4中,1、单片机;2、激光驱动器;3、激光二极管;4、光电光转换电路;5、镜片;6、障碍物;7、PIN管;8、放大滤波电路;9、时间数字转换器;10、发射板;11、接收板;12、前置放大器;13、模拟开关;14、控制器;15、车速传感器;16、方向盘转角传感器;17、电机;18、传动机构;19、前大灯;20、激光雷达探测器。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9443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