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电子装置的保护方法及保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10494319.4 | 申请日: | 2014-09-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14942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5 |
发明(设计)人: | 张朝兴;潘孟炅 | 申请(专利权)人: | 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H7/20 | 分类号: | H02H7/20 |
代理公司: | 隆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72003 | 代理人: | 郝新慧;章侃铱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供电路径 保护装置 处理装置 第一开关 电流信号 电子装置 电流检测模块 控制信号 导通 耦接 输出 控制模块 输入电压 压降 检测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电子装置的保护方法及保护装置,该保护装置包含有一电流检测模块,用来检测流经该电子装置的一供电路径的一电流,以产生一电流信号;一处理装置,耦接于该电流检测模块,用来接收该电流信号,以判断该电流信号所对应的该电流是否大于一第一临界值,并据以输出一控制信号;一第一开关,设置于该供电路径上,用来根据该供电路径的一输入电压,控制该供电路径导通与否;以及一第一控制模块,耦接于该处理装置及该第一开关,用来根据该处理装置所输出的该控制信号,控制该第一开关开启或关闭,以控制该供电路径导通与否。本发明不会产生过大压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电子装置的保护装置及方法,尤指一种可整合电子装置的过电流保护、过电压保护及负电压保护的保护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在信息发达的今日社会,人们都希望能随时随地掌握各种信息,因此,各种方便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如笔记型电脑(laptop)、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移动电话(mobile phone)、智能型手机(smart phone) 等也应运而生。这些可携式电子装置为了处理大量的数据,同时保持外型的轻薄短小,其内部皆设有精密复杂且集成度高的内部电路。此内部电路必须由一定的直流额定电压提供直流偏压才能正常地工作,超过此额定电压的正向直流电压或是错误的反向直流电压都会伤害精密的内部电路,使其无法正常工作。此外,由于内部电路的元件所能负荷的电流有限,若电流超过电路元件的负载上限时,将造成内部电路烧毁,导致可携式电子装置失去应有的功能。
为了避免内部电路被不当的偏压或电流伤害,一般可携式电子装置皆设有保护电路,用来保护内部电路元件。公知过电压或负电压保护电路无法同时做到过电流保护,因此需外接一热敏电阻或可恢复式保险丝来进行过电流保护,然而,热敏电阻及可恢复式保险丝具有较大的内阻,且此内阻会在保护电路开关多次造成温度增加之后逐渐上升,当系统负载较大时,流经热敏电阻或可恢复式保险丝的电流会上升,因而造成较大压降,容易对系统产生不良影响。有鉴于此,公知技术实有改进的必要。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电子装置的保护装置及方法,其可同时整合过电流保护、过电压保护及负电压保护的功能。
本发明公开一种保护装置,用来保护一电子装置,该保护装置包含有一电流检测模块,用来检测流经该电子装置的一供电路径的一电流,以产生一电流信号;一处理装置,耦接于该电流检测模块,用来接收该电流信号,以判断该电流信号所对应的该电流是否大于一第一临界值,并据以输出一控制信号;一第一开关,设置于该供电路径上,用来根据该供电路径的一输入电压,控制该供电路径导通与否;以及一第一控制模块,耦接于该处理装置及该第一开关,用来根据该处理装置所输出的该控制信号,控制该第一开关开启或关闭,以控制该供电路径导通与否。
本发明另公开一种用于一电子装置的保护方法,包含有检测流经该电子装置的一供电路径的一电流,以产生一电流信号;根据该电流信号,判断该电流信号所对应的该电流是否大于一第一临界值,并据以输出一控制信号;根据该供电路径的一输入电压,透过一第一开关控制该供电路径导通与否;以及透过该控制信号指示该第一开关开启或关闭,以控制该供电路径导通与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保护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保护装置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另一保护装置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保护装置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不同输入电压及电流进入保护装置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保护流程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9431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