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豇豆花叶病毒属病毒广谱检测试剂盒及其检测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410478602.8 | 申请日: | 2014-09-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129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17 | 
| 发明(设计)人: | 廖富荣;方志鹏;林振基;吴媛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 | 
| 主分类号: | C12Q1/70 | 分类号: | C12Q1/70;C12Q1/68;C12N15/11;C12R1/94 |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关畅 | 
| 地址: | 361026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豇豆花叶病毒 病毒 广谱 检测 试剂盒 及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植物检疫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豇豆花叶病毒属病毒广谱检测试剂盒及其检测方法,特别涉及用于检测豇豆花叶病毒属病毒的引物组、试剂盒及其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豇豆花叶病毒属(Comovirus)是类小RNA病毒目(Picornavirales)、伴生豇豆病毒科(Secoviridae)中的八个病毒属之一,与蚕豆病毒属(Fabavirus)、线虫传多面体病毒属(Nepovirus)组成豇豆花叶病毒亚科(Comovirinae),共有15种病毒成员、1种暂定种。该类病毒的寄主范围较窄,已发现的15种豇豆花叶病毒属病毒中,有11种病毒仅侵染豆科植物,如大豆、豇豆、蚕豆等;有3种病毒分别危害茄科、十字花科、葫芦科等植物;其余2种分别危害红三叶草、块根落葵。花叶和斑驳是该属病毒为害的主要症状特征,通常不产生环斑。该类病毒可以通过甲虫介体传播,尤其是金花虫科的一些种类,甲虫保毒能力达数日至数周。另外,菜豆荚斑驳病毒(BPMV)、蚕豆染色病毒(BBSV)、蚕豆真花叶病毒(BBTMV)、豇豆花叶病毒(CPMV)、豇豆重花叶病毒(CPSMV)、豌豆轻型花叶病毒(PmiMV)、南瓜花叶病毒(SqMV)等7种病毒种类还可通过种子传播。
该类病毒中的多种病毒成员具有十分重要的经济重要性,对农业生产安全和生态安全造成巨大的威胁。豇豆花叶病毒属病毒的许多成员具有重大检疫重要性,多种病毒被世界各国列为禁止进境的检疫性有害生物。其中,安第斯马铃薯斑驳病毒(APMoV)被欧洲与地中海植物保护组织(EPPO)、加拿大、乌克兰等国家或地区列为检疫性有害生物;菜豆荚斑驳病毒(BPMV)被我国(包括台湾地区)等国家或地区列为禁止进境的检疫性有害生物;菜豆粗缩花叶病毒(BRMV)被台湾地区列为禁止进境的检疫性有害生物;蚕豆染色病毒(BBSV)被我国(包括台湾地区)等国家或地区列为禁止进境的检疫性有害生物;蚕豆真花叶病毒(BBTMV)被摩洛哥、台湾等国家或地区列为禁止进境的检疫性有害生物;豇豆花叶病毒(CPMV)被台湾地区等列为禁止进境的检疫性有害生物;豇豆重型花叶病毒(CPSMV)被我国(包括台湾地区)等国家或地区列为禁止进境的检疫性有害生物;被台湾地区列为禁止进境的检疫性有害生物还有大豆属花叶病毒(GMV)、豌豆轻型花叶病毒(PMiMV)、红三叶草斑驳病毒(RCMV)、南瓜花叶病毒(SqMV)、块根落葵C病毒(UVC)。
目前,在植物病毒日常检测中,普遍采用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特别是ELISA和RT-PCR方法。ELISA检测需要特异的抗体,通常都是需要由专业的试剂公司制备和提供,并且国内外检测试剂公司提供的ELISA检测试剂种类十分有限。据不完全统计,国内外各试剂公司提供的豇豆花叶病毒属病毒抗体共有11种,但并不是常年供应,有些病毒种类会出现缺货现象。RT-PCR方法是植物病毒检测中使用非常广泛的另外一种特异性检测方法。目前,世界各国密切关注的只有BPMV、CPMV、CPSMV、SqMV等几种豇豆花叶病毒属病毒,建立了这些病毒的特异性RT-PCR。因此,多数的豇豆花叶病毒属病毒种类没有相应的血清学,特别是分子检测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未经厦门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7860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