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茶叶制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10476825.0 | 申请日: | 2014-09-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10205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23 |
发明(设计)人: | 陈俊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俊杰 |
主分类号: | A23F3/06 | 分类号: | A23F3/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5700 广东省潮州市饶***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茶叶 制作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茶叶制作方法,将新鲜茶叶经过该制作方法加工而成的成品冲泡茶叶,该制作方法尤其适用于以大叶单丛茶种为原料的茶叶制作。
背景技术
茶叶是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日常用品,古时人们即以“柴米油盐酱醋茶”来形容居家生活七件事。茶叶按加工方法的不同可分为绿茶、红茶、黑茶(以普洱为主)、乌龙茶(又称青茶)、黄茶、白茶、花茶等多种成品茶品种,均以茶树嫩叶加工而成。其中以红茶、乌龙茶产量大且品质高,为人们家居生活常饮常用。
传统红茶的基本加工方法,是将新鲜茶叶通过萎凋→揉捻→发酵→毛火烘焙→足火烘干等多道工序,而制得红叶红汤、香味醇厚的红茶。
传统乌龙茶的有多种加工方法,其最上级的工序是将新鲜茶叶通过晒青→凉青→做青→杀青→揉捻→发酵→烘焙等多道工序,而制得叶泽黄褐、汤色橙黄、回甘力强,耐久冲泡的乌龙茶,由于制作工序繁复,又称功夫乌龙茶。
红茶和乌龙茶各有风味及功能,红茶红叶红汤、香气内敛,香味醇厚,品性温和、香味醇厚,可以帮助胃肠消化、去油腻、开胃口、助养生,促进食欲,可利尿、消除水肿。有强壮心肌功能。抗菌力强,用红茶漱口可防滤过性病毒引起的感冒,并预防蛀牙与食物中毒,降低血糖值与高血压。而乌龙茶汤色橙黄,香气四溢,耐冲泡,香味回甘持久,其饮用功效改善皮肤过敏,美肤,抵抗衰老,瘦身,饮用乌龙茶还可以使血中维生素C含量持较高水平,有保健抗癌的功效。
红茶与乌龙茶各有口味特点,而其加工过程,除前期处理外,其最大区别在于发酵程度,红茶是俗称的全发酵茶叶,发酵程度为90以上,而乌龙茶是半发酵茶叶,发酵程度为45-60%。
各地的新鲜茶树品种,会依其茶树品种,所产新鲜茶叶特征而选择合适的茶叶制作工艺,并在基础工艺上各自局部调整,以求得到最好的茶叶成品。传统上,广东潮汕地区的产茶品种为乌龙茶树种,其本地茶种原称“岭头单丛”和“凤凰单丛”,现已广泛引植于潮汕地区、梅州地区和广西省等区域。
《中国名茶志》中称:“凤凰单丛是凤凰水仙种的优异单株,各个单株形态或品种各具特点,自成株系,因而单株采收、单株制作、单株投售,故称单丛。”。
该茶树品种属半乔木型,适应于亚热带高山、丘陵种植。而潮汕地区山地形从北到南,由高山过渡到丘陵、谷地、平原,面向南海,距海洋只有几十公里,为典型南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受热带海洋暖湿气流的影响,是“寒冬无严寒,盛夏无酷暑,旱天不风旱,大雨不成涝”的高山地带,山体多为花岗岩体,属燕山运动第三期的岩浆岩,土质属红壤、黄壤,有机质含量一般为1-2%,PH值为4,5-6之间,土壤呈酸性,为茶树的栽培、繁殖、提高、发展提供了独一无二的优质土壤条件和丰富矿物质基础等先决条件。潮汕地区茶叶靠生长在特殊的地理条件和独特的气候环境、高超的加工制作技术,通过单株采摘,单株加工精制而成。独特的地质、气候条件是种植优质茶树的根本保障,造就了潮汕地区茶叶独特的“山韵”味道和优良品质,其“山韵”味道来源于茶叶内含丰富的矿物质以及较高浓度儿茶素及多种活性酶的具体体现。
广东潮汕地区的大叶单从茶树,历史采用功夫乌龙茶制作工艺,所制成的高品质乌龙茶,具有相对较高的经济价格,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由于乌龙茶制作工艺繁琐,其中晒青、凉青、做青、杀青、揉捻等多道工序均采用人手作业,且采摘时间短,向来有“早采三天是个宝,迟采三天便是草”的说法,对茶叶的采摘及加工要求较高,也因此,高品质的乌龙茶产量低,价格高;而最优采摘时间之外得到的茶叶品质相对较低,制成茶品所得收益与其繁琐的制作工艺所付出的劳力不符,经济效益差,对茶品的推广和茶农的收益有不利影响。
该类型大叶单从茶树,如采用红茶制作工艺制作成红茶成品茶,虽然能简化加工步骤,延长采摘期,提高出品产量,但大叶单从茶叶的独特“山韵”味道经过普通红茶制作工艺后,其特别韵味尽失,茶色暗,带微涩,市场价值低,可见广东潮汕地区的大叶单从茶树并不适宜以一般红茶制作工艺加工,历史上长期采用乌龙茶制作工艺有其根本原因。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品的茶种制作工艺,以实现对原有乌龙茶种的大叶单从茶树的创新加工,提供一种具有工序较简单,高质成品茶产量高的创新茶叶加工制作方法,且能保留大叶单从茶树独特的独特“山韵”味道,所得新茶种兼得红茶与乌龙茶各自优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步骤得到一种新品茶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俊杰,未经陈俊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7682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