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动铺、联网掘进临时支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10475829.7 | 申请日: | 2014-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79000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4-05 |
发明(设计)人: | 郭文孝;李刚;闫殿华;宋涛;赵建武;周凯;张银星;康富军;王本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煤炭科工集团太原研究院有限公司;山西天地煤机装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23/00 | 分类号: | E21D23/00;E21D11/15 |
代理公司: | 太原晋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14110 | 代理人: | 任林芳 |
地址: | 030006 ***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联网 掘进 临时 支护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煤矿井下综掘面临时支护支架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动铺、联网掘进临时支护装置。
背景技术
国内大多数煤矿井下掘进工作面普遍使用的临时超前支护有:一是吊挂环穿管式前探梁临时支护;二是掘进机机载临时支护装置;三是采用多排单体液压支柱加高强度工字钢棚梁支护法等。这些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掘进工作面迎头支护的压力,改善了工作面的支护状况,但实际使用过程中还存在支护力小,对巷道顶板反复支撑,工人劳动强度大,对设备及操纵人员在安全上存在较大的隐患。
铺网主要靠工人踩在扶梯上手托锚网托着进行铺设。这种方式工人劳动强度大,效率低且安全不易保证。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煤矿井下掘进工作面临时超前支护存在的上述问题,造成在井下巷道掘进过程中,由于巷道掘进后顶板不能及时得到有效的支护,经常会造成顶板掉矸伤人事故,无法充分发挥高性能掘进机效率问题,提供了一种自动铺、联网掘进临时支护装置。
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实现:
自动铺、联网掘进临时支护装置,包括前支架组和后支架组,前、后支架组分别包括左右两个支架,所述的支架包括底座、顶梁以及底座和顶梁之间的高度可调的连接件,每组支架通过前后两个横梁将其左右两个顶梁连接为一体,前支架组的横梁上布置有与其连接的两顺梁Ⅰ,后支架组的横梁上布置有与其连接的两顺梁Ⅱ,前支架组的顺梁前端有自动铺设锚网机构和自动联网装置,前、后支架组的左右底座及左右顶梁分别通过推拉油缸连接,横梁顶部和与其固连的本组支架组的顺梁底部之间有高度差,横梁顶部对应另一组支架组顺梁底部的位置处设置可升降的托辊。
所述的横梁顶部与本组支架组顺梁底部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凸台,顺梁底部有凸起部分并开设凹槽,凸台凹槽固定连接;顺梁底部对应另一组支架组横梁的位置处设有升降油缸,升降油缸固定于横梁上,升降油缸顶部安装有可支撑滚轮的滚轮安装架,对应滚轮的顺梁底部有凸起部分并开有可容纳滚轮滚动的凹槽。
所述的自动铺设锚网机构包括前支架组顺梁前端铰接的刚性架,刚性架和顺梁之间连接有刚性架千斤顶,靠近刚性架前端的刚性架底部设置有用于悬挂锚网、且前后、上下分别交错且各自独立的钢棒,钢棒设置方向垂直于支架前进方向,钢棒可转动连接于顺梁,相邻钢棒的相邻端部有重叠段,顺梁前端设置与钢棒平行的可相对顺梁转动的滚轴,顺梁前端对应锚网运行位置的两侧设置限位板,锚网一端固定于钢棒并缠绕于钢棒之上,锚网的另一端绕经滚轴覆设于顶梁之上。
所述的自动联网装置安装于刚性架下部,包括钉针装置、弹簧、导向杆、送针块、推针油缸、推针板、联接针、钉针缠绕机构,钉针装置为箱型结构,推针油缸的缸体固定于钉针装置之内,推针油缸的活塞杆前端连接推针板,推针板前端对应的钉针装置上开有联接针出口,钉针装置之内、推针油缸的垂直方向上安装有弹簧,弹簧的一端固定于钉针装置内侧、另一端连接送针块,送针块前方为容纳联接针的针槽,钉针缠绕机构设置于钉针装置之外、联接针出口处,钉针缠绕机构包括马达以及缠绕块,马达的输出轴上安装缠绕块,缠绕块上开有对应钉针两脚端的槽孔结构,推针油缸的缸体内部前、后端都设置有传感器。联接针为通过胶水将单个U形的钉针联成一体组合而成,推针板下部的钉针装置内侧设置滑轨,推针板沿滑轨滑动。
所述的底座和顶梁之间的连接件包括支架中部的四连杆机构和两侧的立柱千斤顶,所述的四连杆机构包括底座上的两平行凸台,两凸台顶部为斜面,斜面上、下端分别铰接前连杆、后连杆的下端,前连杆、后连杆的上端顶部分别铰接掩护梁的一端,掩护梁的另一端铰接于顶梁,立柱千斤顶底部通过销轴连接于底座、顶部连接于顶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煤炭科工集团太原研究院有限公司;山西天地煤机装备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煤炭科工集团太原研究院有限公司;山西天地煤机装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7582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