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车辆保险业务的大数据分析系统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410472548.6 申请日: 2014-09-16
公开(公告)号: CN105488046A 公开(公告)日: 2016-04-13
发明(设计)人: 翟强;齐舰 申请(专利权)人: 钛马信息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G06F17/30 分类号: G06F17/30;G06Q40/08
代理公司: 上海容慧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87 代理人: 于晓菁
地址: 200233 上海市徐汇*** 国省代码: 上海;3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基于 车辆 保险业务 数据 分析 系统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属于数据分析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大数据分析系统,尤其涉及一种基 于车辆保险业务的大数据分析系统。

背景技术

对于保险行业来说,车险是刚需最强、保费巨大的险种,从重要性来说完全 称得上关乎国计民生。而车险主要的服务人群对便捷、高效的服务有着更强烈的 需求。最近几年,从保险行业、汽车行业、汽车后市场等相关行业都在高度关注 车险服务的互联网化。

作为刚需市场,又是在新车和二手车市场蓬勃发展的背景下,车险行业的行 业需求可期会是持续增长的。但是行业发展并不健康。产品同质化严重,条款费 率不自主,行业竞争不在做好产品和服务,而在圈占渠道。2013年全行业保费 同比增长近20%,但是几乎全行业亏损(只有少数上市险企报表盈利)。这种产 业格局要改变,竞争要回归产品。

费率市场化对小公司是建立细分市场优势、实现差异化竞争的好机会。保险 产品的定价是以数据积累为前提的,越是在细分市场做积累,越能够准确定价和 控制风险,在细分市场的经营就越高效,产品和品牌的差异化优势就越明显。说 到底,保险就应该是一门靠管控风险来获利的生意。互联网的介入,让这门生意 回归本原。

目前国内的车险行业面临如下问题:

(1)真实风险暴露并非简单的时间度量。每个人的驾驶密度不同。平时上 班坐地铁、周末偶尔开车的白领用户,对第三者责任险这种行驶事故责任的风险 暴露很低,而对盗抢险这种停车状态的风险暴露很高;而常常东奔西跑做业务的 销售人员则相反。

(2)忽略了风险暴露的环境因素和场景因素。对于盗抢险,车常停在车库 和车常停在路边的风险暴露不同,居住地区的治安犯罪率也会有影响。对于自燃 险,常检修的车辆和不常检修的车辆风险暴露不同。

(3)忽略了人的因素。驾驶员行为习惯对于人为事故有直接影响。同时美 国车险行业的经验显示,驾驶员的消费信用、偏好习惯都对车险有显著预测价值。 而对于一车多人驾驶情况下,指定驾驶员的信息也不能反应真实的风险暴露。

(4)车险行业计算车险的方式很粗糙,一般是在首次买保险时,在统一定 价基础上给用户一定的折扣,比如8.5折,第二年续保时,会根据前一年的出险 情况,给与调整,如果没出过险,则7折;如果出过一两次,则9折或者不打折; 如果超过5次,停止保险。

目前,解决这些失配问题的技术手段正在渐渐成熟。随着车联网和大数据的 发展,有了从风险暴露最小粒度衡量车险风险的可能,而车险的产品形态,也会 随着技术的发展而碎片化、颗粒化。UBI将是未来车险发展的必经之路。

UBI(Usage-basedinsurance)车险,作为大数据时代的新型保险,近年来吸 引了业界的广泛兴趣。UBI市场的早期进入者已赢得了与日俱增的消费者关注和 随之而来的需求增长。

本质上,UBI的理论基础是驾驶行为表现较安全的驾驶员应该获得保费优 惠。保费取决于实际驾驶时间、地点、具体驾驶方式或这些指标的综合考量。

近年来保险市场主要产品的创新相对有限,在成熟市场上,市场细分引起了 保险产品的大规模平价商品化。从客观立场上看,其之所以引发广泛兴趣更是因 为任何一方都从UBI中获得收益。

对于消费者:消费者得到一款他们认为更加公正且能够更好控制自身保费的 产品,并且得到了为其自身和家庭提供安全和保障的附加增值服务。

独立调查结果支持了开发UBI产品潜力的热情。一家英国消费者调查机构代表韬 睿惠悦在2012年中期的调查显示,65%的驾驶员对在车中安装远程通讯设备表示 兴趣,高达84%的消费者表示愿意参与车载通讯设备的试点以根据他们的驾驶行 为来确定车险保费。这一数据使得英国保险经纪人协会预测,到2014年末,英 国此类保单数量将会是目前的3倍。

对于保险公司:直接检测和评估驾驶行为而非通过传统保单使用的指标带来 对风险理解的规则重整。保险公司将从中受益,并降低其赔付成本。这有一部分 是源自于UBI的自我筛选功能(好的驾驶员将会率先选择UBI产品),也有一部分 源自于驾驶员得知处于监控中的“安慰剂效应(PlaceboEffect)”。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钛马信息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未经钛马信息网络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7254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