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黄酮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410467243.6 | 申请日: | 2014-09-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922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21 |
发明(设计)人: | 周敏;高雪梅;胡秋芬;杜刚;李银科;叶艳清;杨海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民族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D311/76 | 分类号: | C07D311/76;A01N43/16;A01P1/00 |
代理公司: | 昆明知道专利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企业) 53116 | 代理人: | 姜开侠 |
地址: | 650500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酮类 化合物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植物有效成分提取分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黄酮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豆科山蚂蝗属(学名Desmodium Desv.),约350种,多分布于亚热带和热带地区。我国有27种5变种,大部分布于西南经中南部至东南部,仅1种产陕、甘西南部。研究表明,该属植物富含黄酮类化合物,这类成分结构新颖多样,且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如抗肿瘤,抗病毒,抗菌等活性。山蚂蝗(Desmodium oxyphyllum )是一种高30厘米至1.5米的半灌木。在民间广泛用于疏风清热,解毒消肿。主治温病发热、风湿骨痛、咳嗽、咯血和疮毒痈肿。本发明从尖叶山蚂蝗(Desmodium oxyphyllum )中分离得到一个新的黄酮类化合物,该化合物具有显著的抗烟草花叶病毒活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黄酮类化合物;第二目的在于提供所述黄酮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第三目的在于提供所述黄酮类化合物在制备抗烟草花叶病毒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所述黄酮类化合物是从豆科山蚂蝗属植物尖叶山蚂蝗 (Desmodium oxyphyllum) 的全草中分离得到,命名为山蚂蝗素B,英文名为oxyphyllumflavone B,其分子式为C22H18O6,具有下述结构: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所述的黄酮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是以干燥的豆科植物山蚂蝗属尖叶山蚂蝗 (Desmodium oxyphyllum) 的全草为原料,经浸膏提取、有机溶剂提取、MCI脱色、硅胶柱层析、高压液相色谱分离步骤而得到的,具体为:
A、浸膏提取:将豆科植物山蚂蝗属尖叶山蚂蝗 (Desmodium oxyphyllum) 的全草粉碎到20~40目,用有机溶剂超声提取2~5次,每次30~60分钟,提取液合并,过滤,减压浓缩提取液,静置,滤除沉淀物,浓缩成浸膏a;
B、有机溶剂萃取:浸膏a中加入重量比1~2倍量的水,用与水等体积的有机溶剂萃取3~5次,合并有机溶剂萃取相,减压浓缩成浸膏b;
C、MCI脱色:浸膏b用重量比3~5倍量的甲醇水溶解,上MCI柱,用80%-90%甲醇水洗脱,合并有机溶剂萃取相,减压浓缩成浸膏c;
D、硅胶柱一次层析:浸膏c用浸膏重量比6~10倍量的160~200目硅胶装柱进行硅胶柱层析;以体积配比为1:0~0:1的氯仿-甲醇溶液进行梯度洗脱,收集梯度洗脱液、浓缩,经TLC监测,合并相同的部分;
E、硅胶柱二次层析:D步骤洗脱液的9:1部分进一步用重量比6~10倍量的160~200目硅胶装柱进行硅胶柱层析;以体积配比为1:0~0:1的石油醚-丙酮溶液进行梯度洗脱,收集梯度洗脱液、浓缩,经TLC监测,合并相同的部分;
F、高压液相色谱分离:E步骤洗脱液的8:2部分进一步用高压液相色谱分离纯化即得所述的黄酮类化合物。
以上述方法制备的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是通过以下方法测定出来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民族大学,未经云南民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6724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