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微波预油炸裹浆料及使用该裹浆料加工熟肉食品的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410463490.9 | 申请日: | 2014-09-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2334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24 |
| 发明(设计)人: | 向丹;尹蓉学;唐春;李琴;林伟;斯学强;杨维洁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希望食品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23P1/08 | 分类号: | A23P1/08;A23L1/311;A23L1/317 |
| 代理公司: | 成都中亚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51126 | 代理人: | 何渊 |
| 地址: | 611430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微波 油炸 浆料 使用 加工 熟肉 食品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食品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微波预油炸裹浆料及使用该裹浆料加工熟肉食品的方法。
背景技术
冷冻预油炸裹浆食品因其具有外酥里嫩的口感、特有的风味和金黄色泽及货架期长的特性等,深受消费者欢迎,但其具有含油量高、并且经过微波复热后,基质物料中水分由内向外迁移导致食品失去原有的酥脆口感等缺点,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可微波预油炸裹浆食品的发展,同时现有的微波预油炸裹浆料配方复杂,且上浆量低,最终使得产品出品率低。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不足之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波预油炸的裹浆料,以及使用该裹浆料加工熟肉食品的方法,旨在获得上浆量高、产品出品率高、外酥里嫩的口感、特有的风味和金黄色泽及货架期长等特性的冷冻预油炸裹浆食品。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微波预油炸裹浆料,按照重量配比计所述裹浆料由以下组份组成:
中筋面粉 45g
变性淀粉40g
大豆分离蛋白 11g
瓜尔豆胶 1.5g
甲基纤维素0.5 g
碳酸氢钠2g。
所述变性淀粉由磷酸酯双淀粉与羟丙基淀粉按1:1的质量比配制而成。
微波预油炸裹浆料熟肉食品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裹浆料与水按1:3的质量比混合均匀,得裹浆料糊;
(2)将裹浆料糊涂敷在熟肉食品表面,裹浆料糊与熟肉食品质量比为1:1;
(3)将上述裹浆后的熟肉食品在170℃下油炸180S后捞出沥干;
(4)将步骤(3)所得产品在-30℃下冷冻保存,且产品中心温度不高于-18℃。
所述微波预油炸裹浆料熟肉食品的食用方法为:将冷冻保存的微波预油炸裹浆料熟肉食品在售卖终端通过800w微波功率下加热处理30s即可食用。
所述熟肉食品为火腿肠、肉丸和肉片等熟肉食品。
本发明以色泽、水分含量、含油量和脆性为指标,确定了裹浆配料,以及配套的预油炸、微波加热操作参数,结果表明,选择中筋小麦粉作为裹浆配料,可提高产品经微波复热后的脆性和降低产品含油量;添加变性淀粉能使产品具有较好的酥脆口感;大豆分离蛋白能明显改善产品的色泽;瓜尔豆胶能够有效改善产品的质构特性;甲基纤维素可以提高裹浆的粘度,强化整个可食性膜的热定型特性和粘附特性,降低产品的含油量和提高产品脆性;此外,一定比例的碳酸氢钠作为化学膨松剂有利于产品结构疏松多孔,降低产品硬度,提高产品脆性。
本发明的最佳配方和工艺的研究试验如下:
本发明以熟肉制品(火腿肠、肉丸和肉片等)为原料,对微波预油炸熟肉制品的加工工艺和微波复热等关键技术进行了相应研究,同时,对控水增脆配方在微波预油炸制品中的开发应用具体试验如下:
关键工艺最佳条件优化的研究本试验涉及到的关键工艺过程有上浆、预油炸、微波复热等。对不同预油炸温度和时间条件下的制品进行感官评定、质构分析(TPA法)以及含水量的测定,结果表明,预油炸温度在170℃,油炸时间为180s时,得到的制品色泽、脆度等感官接受性较高,含水量适中,可作为预油炸的工艺参数。裹浆料糊体系的最优配比试验结果表明,裹浆料粉与水的比例(质量比)在1:3时,制品上浆量增幅达到30%,产品产率达到200%,此条件下得到的预油炸制品在保持松脆口感的同时,提高了出品率,符合工艺要求。
微波预油炸裹浆料熟肉食品为了保证其独特的风味口感,故该产品不采取杀菌工艺,据研究得知,产品在-30℃下冷冻保存,且产品中心温度不高于-18℃”时,产品中的微生物的滋长能得到有效地控制,能保证微生物基本不生长活动,产品口感得到最大的保护。
因为一直以来油炸食品的矛盾就是在于内在的水分外移导致外皮不脆,通过对制品进行感官评分和质构分析,筛选出最佳的微波复热条件,结果表明,冷冻保存的微波预油炸裹浆料熟肉食品在800w条件下复热30s,此时的制品脆性和内部裹料的嫩度达到最佳协调度(即内在的水分外移量最少),且感官可接受性最高,为最优的复热条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希望食品有限公司,未经成都希望食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6349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