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18F]AlF标记的PET多肽探针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410460832.1 申请日: 2014-09-11
公开(公告)号: CN104725473B 公开(公告)日: 2018-03-20
发明(设计)人: 李业森;吴华;张现忠;宋曼莉;郭志德 申请(专利权)人: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厦门大学
主分类号: C07K7/06 分类号: C07K7/06;C07K1/20;C07K1/13
代理公司: 厦门市首创君合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35204 代理人: 张松亭
地址: 361000 福*** 国省代码: 福建;35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18 alf 标记 pet 多肽 探针 及其 制备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属于放射性标记化合物领域,具体涉及一种[18F]AlF标记的PET 多肽探针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根据目前癌症的发展趋势,2020年全世界癌症发病率将比现在增加 50%,全球每年新增癌症患者人数将达到1500万人(世界卫生组织近期发表《世界癌症报告》)。对肿瘤的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是减少癌症患者死亡率最为有效的办法,目前在发展中国家,80%的癌症患者都是在癌症晚期才被发现。肿瘤转移是恶性肿瘤的重要生物学特征,它是肿瘤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也是肿瘤患者死亡的主因。初次确诊的肿瘤患者中,70%左右的患者可以通过手术、辅助放疗或者化疗手段控制病情,然而有一部分病人会发生肿瘤的复发或者转移,其5年存活率小于50%,因此对恶性肿瘤微小转移的诊断便至关重要。

虽然肿瘤发生于转移的明确机制目前仍然不清楚,但是如果能在早期对癌症进行诊断,并确定肿瘤的恶性程度与转移能力,然后制定相应的手术、放疗或者化疗方案,就可以提高患者的存活率,并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目前用于癌症诊断的成像方法主要有X-射线(CT),超声(US),核磁共振成像(MRI)以及核医学SPECT/PET。

CT、US和MRI是基于实体瘤的解剖结构分析,故他们无法在分子水平上检测肿瘤组织的生理变化,不能确定肿瘤的恶性程度,而且对于高发性肿瘤(例如乳腺癌、肝癌、前列腺癌等)的特异性和灵敏性较差,因此我们亟需开发一种新型可以特异性鉴别肿瘤恶性程度的放射性示踪剂,他能够实现对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而且可以检测肿瘤的生长以及肿瘤对治疗方案的反应。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由于其具有灵敏、准确及定位精确等特点,在诊断和指导治疗肿瘤、冠心病和脑部疾病等方面均已显示出独一无二的优越性。PET技术有三个要素:PET探针,信号放大,高灵敏探测器,其中PET探针最为重要,它是实现信号放大和高灵敏探测的首要前提,目前临床上对肿瘤诊断应用最广的是[18F]FDG,但是因为它的特异性低,容易造成假阳性等局限,它并不能完全满足临床要求,另外[18F]FDG对肿瘤是否具有转移能力也无法做出准确的判断,故新型18F标记分子影像探针仍然亟待开发。

多肽类PET探针的开发是一个重要的方向,目前已经有大量研究针对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VIP)、奥曲肽、铃蟾肽、RGD、VEGF、 TNF、胃泌激素、生长素抑制素等多肽进行放射性标记研究(M.Fani,H.R. Maecke,S.M.Okarvi,Radiolabeled peptides:valuable tools for the detection and treatment of cancer,Theranostics,2012,2(5):481-501),但目前为止尚未有真正可以广泛应用到临床的18F标记多肽类分子影像探针,其主要原因在于多肽拥有大量的活性官能团,对标记条件比较敏感,进行放射性标记后的多肽活性改变比较大,标记后的探针体内的药动学性质不理想,例如肝脏摄取偏高、体内稳定性差、肿瘤摄取值低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缺陷,提供一种[18F]AlF标记的PET多肽探针。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18F]AlF标记的PET多肽探针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18F]AlF标记的PET多肽探针,包括连接在一起的TMTP1多肽和 NOTA,其结构式如下:

一种上述[18F]AlF标记的PET多肽探针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G-TMTP1溶于DMF中,加入NOTA-NHS ester,然后加入DIEA 将pH调节到8.0-8.5,室温搅拌过夜,经HPLC分离纯化,收集目标产物的馏分,合并后冻干,得NOTA-G-TMTP1,该步骤的反应式如下: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厦门大学,未经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厦门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6083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