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浊点萃取-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痕量锌离子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10449233.X | 申请日: | 2014-09-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984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10 |
发明(设计)人: | 杨秀培;杨晓萃;王修海;谭志敬;李固;贾智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华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1/31 | 分类号: | G01N21/31;G01N1/28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637002***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萃取 紫外 可见 分光光度法 测定 痕量 离子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测定痕量金属离子的方法,具体涉及一种浊点萃取-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痕量锌离子的方法。
背景技术
锌对于酶类的生成起重要的作用。锌在免疫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的功能中是很重要的,在一些食品中锌也是很重要的。大量的锌金属酶被应用在所有的新陈代谢中。身体缺锌会导致皮肤病,伤口恢复缓慢,味觉和嗅觉功能减退,易感染,生育能力降低,孩子生长缓慢,嗜睡,食欲不振及容易掉发。锌是高度抗腐蚀的并且被广泛用作为一种防护涂层在不同的产品中。美国环境保护机构(EPA)已经公布了饮用水中锌的含量不超过5mg·L-1。
环境样品中痕量元素的测定是一件很困难的分析任务,由于样品成分是复杂的并且所测组分含量很低。因此需要灵敏的仪器检测技术和预富集技术。传统的萃取技术和其他的传统分离方法是耗时耗力的,除此之外还需要大量高纯度的有机溶剂,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浊点萃取预富集技术能够解决这些问题。浊点萃取技术使用低毒性的表面活性剂代替有毒的有机溶剂。该方法是一种绿色的化学方法。一般在应用定量分析技术像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及分光光度法之前,利用浊点萃取法萃取痕量的金属螯合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与不足,提供一种浊点萃取-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痕量锌离子的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浊点萃取-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痕量锌离子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待测样品加到包含NH4Cl-NH3·H2O缓冲溶液、1-(2-吡啶偶氮)-2-萘酚(PAN)、TritonX-100、SDS和NaCl的浊点萃取体系中,混匀后,置于冰箱中平衡;平衡结束后再通过离心使两相分离,收集下层相,用无水乙醇稀释后,通过分光光度法测定锌离子的含量。
所述的NH4Cl-NH3·H2O缓冲溶液的pH优选为8.5;pH=8.5的NH4Cl-NH3·H2O缓冲溶液在浊点萃取体系中的终浓度优选为4%(v/v)。
所述的1-(2-吡啶偶氮)-2-萘酚在浊点萃取体系中的终浓度优选为5.6×10-5mol·L-1。
所述的TritonX-100在浊点萃取体系中的终浓度优选为0.4%(v/v)。
所述的SDS在浊点萃取体系中的终浓度优选为0.1%(w/w)。
所述的NaCl在浊点萃取体系中的终浓度按饱和NaCl溶液计优选为12%(v/v),即1mL浊点萃取体系含0.12mL饱和NaCl溶液。
所述的平衡的温度优选为0℃,平衡的时间优选为30min。
所述的离心的条件优选为4000r/min离心10min。
所述的分光光度法的吸收波长优选为549nm。
优选的,所述的浊点萃取-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痕量锌离子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1.0mL待测样品溶液加入到15mL离心管中,依次加入0.4mLpH=8.5的NH4Cl-NH3·H2O缓冲溶液,0.14mL4.0×10-3mol·L-1的1-(2-吡啶偶氮)-2-萘酚,0.8mL5%(v/v)的TritonX-100溶液,1.0mL1%(w/w)的SDS溶液。然后加入1.2mL饱和NaCl溶液,整个体系立刻变得浑浊。用二次蒸馏水定容至10mL,混匀后,置于冰箱中在0℃保持30min,然后转速在4000r/min离心10min使两相分离。然后通过倾倒法将上层的主体水相去除掉。在下层小体积的表面活性剂富集相中加入无水乙醇定容至3.0mL进行稀释,测定所得溶液在549nm的吸光度。通过作出的标准工作曲线,横坐标是Zn2+浓度,纵坐标是吸光度值。根据吸光度值来确定Zn2+浓度。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和效果:
本发明测定痕量锌离子的方法具有溶剂用量少,操作简单,用时短,对环境无污染,富集倍数大,检测限低等特点。由于操作条件是在0℃的低温条件下即可达到很好的效果,对于热敏性的金属螯合物有很好的保护作用。因此金属螯合物的萃取率很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华师范大学;,未经西华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4923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