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α‑氨基苯乙酮类光引发剂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442864.9 | 申请日: | 2014-09-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84707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17 |
发明(设计)人: | 张齐;罗想;武瑞;王涛;刘川伟;李伊庆;李洪洲;李可;吕振波;赵国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久日化学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D295/135 | 分类号: | C07D295/13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1900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氨基 酮类 引发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α-氨基苯乙酮类光引发剂的制备方法,具体涉及2-苄基-2-二甲基氨基-1-(4-吗啉苯基)丁酮和2-(4-甲基苄基)-2-二甲氨基-1-(4-吗啉苯基)丁酮的制备方法,是以1-对氟苯基-1-丁酮为原料整个方法只使用安全廉价的溶剂,方便的制备2-苄基-2-二甲基氨基-1-(4-吗啉苯基)丁酮和2-(4-甲基苄基)-2-二甲氨基-1-(4-吗啉苯基)丁酮。本方法原料廉价易得、收率高,中间体不需提纯、不需更换溶剂可以连续反应,是一种廉价、环保、易操作、适宜工业化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α-氨基酮类衍生物是一类重要的光引发剂,其中2-苄基-2-二甲基氨基-1-(4-吗啉苯基)丁酮和2-(4-甲基苄基)-2-二甲氨基-1-(4-吗啉苯基)丁酮是Ciba公司研制成的α-氨基酮类光引发剂,商品名分别为“Irgacure 369”和“Irgacure 379”,这类光引发剂热稳定性好,贮存期长,溶解性能好,色浅、抗黄变性能好,光固化速度快,而且深度固化性能好,特别使用于有色体系,在UV固化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广泛用于光固化涂料、油墨、光致抗蚀剂等领域。
目前2-苄基-2-二甲基氨基-1-(4-吗啉苯基)丁酮和2-(4-甲基苄基)-2-二甲氨基-1-(4-吗啉苯基)丁酮的制备工艺主要有两类:
一类是以氟苯为原料,美国专利US5077402(1990年)公开2-苄基-2-二甲基氨基-1-(4-吗啉苯基)丁酮以氟苯为原料制备中间体1-对氟苯基-1-丁酮,然后对中间体进行溴代,将溴代中间体在0℃溶于乙醚中,然后在此温度下缓慢滴加二甲胺的乙醚溶液,保温反应12h后,用N2将过量的二甲胺吹除,然后将反应液倒入水中,水洗干燥,脱溶,得到的残液溶于乙腈,搅拌下缓慢向其中滴加溴化苄(对甲基溴化苄),室温下反应12h后,脱溶,残留物溶于水中,在55-60℃下滴加34%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30min后,降温,反应混合物再用乙醚萃取,干燥脱溶,将得到的残留物、吗啉、碳酸钾和二甲基亚砜加入到反应容器中,在160℃下搅拌反应12h。薄层色谱跟踪反应,反应完全后,降至室温,倒入冰水中,用二氯甲烷萃取,干燥脱溶,粗品用乙醇结晶,得到2-苄基-2-二甲基氨基-1-(4-吗啉苯基)丁酮和2-(4-甲基苄基)-2-二甲氨基-1-(4-吗啉苯基)丁酮。工艺流程可以简单的描述为:
。
另一类是以氯苯为原料,中国专利CN97110835.8(1997年)公开了以1-(4-氯苯基)-1-丁酮为原料来制备2-苄基-2-二甲基氨基-1-(4-吗啉苯基)丁酮和2-(4-甲基苄基)-2-二甲氨基-1-(4-吗啉苯基)丁酮,其中1-(4-氯苯基)-1-丁酮可以由氯苯和正丁酰氯付克酰基化反应制备。将吗啉和水加入到高压反应釜中,升温至220℃左右,反应釜内压力达到20bar,在5h内加入1-(4-氯苯基)-1-丁酮,在该温度下反应,直至压力降至17bar,降温至80℃,然后中和、回收吗啉、在水和醇(沸点为110-140℃)中进行活性炭脱色,热过滤、热分液,然后冷却结晶出1-(4-吗啉基苯基)-1-丁酮;或者将1-(4-氯苯基)-1-丁酮、吗啉、水和氯化亚铜加入到高压反应釜中进行上述同样步骤制备1-(4-吗啉基苯基)-1-丁酮。然后将1-(4-吗啉基苯基)-1-丁酮溶于冰醋酸中与溴素进行溴代反应,反应结束后加入冰和氢氧化钠进行中和反应并析出溴代中间体,干燥后溶解到甲基乙基酮中,在50℃下,加入固体碳酸钾,向反应体系中通入二甲胺气体,直至反应完全,水洗、分液,得到有机相,重新加热到50℃,滴加溴化苄(对甲基溴化苄),反应结束后加入粉状的氢氧化钠,反应2h左右后加入水洗,分液脱溶,粗品用乙醇结晶得纯品2-苄基-2-二甲基氨基-1-(4-吗啉苯基)丁酮和2-(4-甲基苄基)-2-二甲氨基-1-(4-吗啉苯基)丁酮。工艺流程可以简单的描述为:
。
从这两种制备工艺来看,步骤都比较多,操作比较复杂繁琐,而且反应的每一步都需要更换不同种类的溶剂。第二种制备工艺,缺点是:
1)将氟苯换成氯苯后,通过高压反应引入吗啉基,虽然成本降低了,但对设备要求较高;
2)同时使用高温高压条件下加料或引入催化剂氯化亚铜,都要经过活性炭脱色、热分液等复杂操作,尤其是现在对重金属的限制越来越严格,引入铜离子,不仅不环保而且还影响产品外观;
3)溴代时用冰醋酸做溶剂,消耗溴素量大,反应结束后又用大量的氢氧化钠中和冰醋酸,产生大量高盐废水,此方法不经济、环保;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久日化学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山东久日化学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4286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