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泵浦源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436705.8 | 申请日: | 2014-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657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26 |
发明(设计)人: | 樊仲维;黄科;赵天卓;何建国;麻云凤;肖红;刘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光电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M11/02 | 分类号: | G01M1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94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泵浦源 检测 装置 方法 | ||
1.一种泵浦源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开设有燕尾槽及方形槽,所述燕尾槽沿所述底座的水平方向设置,所述方形槽开设于所述底座的一端;
泵浦源组件,包括:
泵浦源夹持支架,呈倒T型,其水平部可沿所述燕尾槽滑动;
环状半导体泵浦源,固定设于所述泵浦源夹持支架的竖直部,所述泵浦源夹持支架的竖直部还开设有与所述环形半导体泵浦源圆心重合的通孔,包括冷却热沉、封装于所述冷却热沉上的若干水平线Bar、开设于所述冷却热沉上的冷却水输入口及冷却水输出口;及
衰减片夹持部,固定设于所述泵浦源夹持支架的竖直部上,且与所述环状半导体泵浦源位于所述竖直部的同一侧,所述衰减片夹持部用于夹持衰减片,所述衰减片的厚度可调;
选光器组件,包括:
选光器支座,呈倒T型,其水平部可沿所述燕尾槽滑动;
锁紧环,可旋转地安装于所述选光器支座的竖直部上;及
卡光桶,其内部收容有反射镜,所述反射镜通过一支杆固定连接于所述锁紧环,所述卡光桶的桶壁上还开设有通光槽,所述反射镜的反射面正对所述通光槽,通过所述锁紧环带动所述支杆旋转,使得所述通光槽对准所述水平线Bar;
发散角测试组件,包括:
CCD采集光具座,由第一二维移动平台组成,可在所述燕尾槽内和所述方形槽内沿水平和竖直方向移动;
线阵CCD,固定于所述CCD采集光具座上,所述线阵CCD的采集面可以围绕所述线阵CCD的采集面的中心轴自由旋转,所述线阵CCD用于接受经过所述反射镜发射的水平线Bar的辐射激光;
光强测试组件,包括:
能量采集光具座,可在所述燕尾槽内和所述方形槽内沿水平和竖直方向移动;
能量计探头,通过一可伸缩杆与所述能量采集光具座固定连接,所述能量计探头用于接收经所述反射镜反射的水平线Bar的辐射光;
光谱测试组件,包括:
光谱采集光具座,可在所述燕尾槽内和所述方形槽内沿水平和竖直方向移动;
光电探头,安装于所述光谱采集光具座上,用于接收经所述反射镜反射的水平线Bar的辐射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浦源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线Bar为15条,且等间距地封装于所述冷却热沉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浦源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泵浦源夹持支架的竖直部还设有两个通水孔,所述两个通水孔分别与所述冷却水输入口及冷却水输出口重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浦源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衰减片夹持部上开设有若干夹持槽及贯穿所述夹持槽的螺孔,通过螺母与螺孔配合将所述衰减片夹持于所述夹持槽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浦源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环可以以360°的旋转角度带动所述支杆旋转。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浦源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光桶壁厚不大于3mm,所述通光槽宽为2mm,长为30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浦源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镜为镀808nm的45°的高反膜反射镜。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浦源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线阵CCD采集线长为50m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浦源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能量计探头接收靶面直径不小于100mm。
10.一种泵浦源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
将所述半导体泵浦源固定与所述泵浦源夹持支架上,所述泵浦源夹持支架的竖直部的通孔与所述环形半导体泵浦源圆心重合,所述泵浦源夹持支架的竖直部的两个通水孔分别与所述冷却水输入口及冷却水输出口重合,连接外部水箱与冷却水输入口和冷却水输出口并通水,接通所述半导体泵浦源的电源,使所述若干水平线Bar产生辐射激光;
调节所述衰减片夹持槽的厚度,插入衰减片,使所述衰减片遮蔽所述环状半导体泵浦源的内径;
旋转所述锁紧环,使所述通光槽对准其中一条水平线Bar,记为第一单线Bar,并将所述卡光桶推入所述环状半导体泵浦源内,所述反射镜反射所述第一单线Bar的辐射光;
将所述光强测试组件、发散角测试组件及所述光谱测试组件移动至所述方形槽内,将发散角测试组件移动至燕尾槽内,移动所述CCD采集光具座,使所述线阵CCD接收经所述反射镜反射的第一单线Bar的辐射光,完成对所述第一单线Bar的辐射光的快慢轴发散角的测试;
旋转所述锁紧环,使所述通光槽对准另一条水平线Bar,记为第二单线Bar,所述反射镜反射所述第二单线Bar的辐射光;
移动所述CCD采集光具座,使所述线阵CCD接收经所述反射镜反射的第二单线Bar的辐射光,完成对所述第二单线Bar的辐射光的快慢轴发散角的测试;
重复上述步骤,完成对余下所述水平线Bar的快慢轴发散角的测试;
旋转所述锁紧环,使所述通光槽对准所述第一单线Bar,所述反射镜反射所述第一单线Bar的辐射光;
将所述发散角测试组件移动至所述方形槽内,及将所述能量采集光具座移动至所述燕尾槽,并调节所述能量采集光具座使所述能量计探头接收经所述反射镜反射的第一单线Bar的辐射光,完成对所述第一单线Bar的辐射光的光强测试;
旋转所述锁紧环,使所述通光槽对准所述第二单线Bar,所述反射镜反射所述第二单线Bar的辐射光;
移动所述能量采集光具座,使所述能量计探头接收经所述反射镜反射的第二单线Bar的辐射光,完成对所述第二单线Bar的辐射光的光强测试;
重复上述步骤,完成对余下所述水平线Bar的光强测试;
将所述光强测试组件移动至所述方形槽,及将所述光谱采集光具座移动至所述燕尾槽,并调节所述光谱采集光具座使所述光电探头接收经所述反射镜反射的第一单线Bar的辐射光,完成对所述第一单线Bar的辐射光的光谱测试;
旋转所述锁紧环,使所述通光槽对准所述第二单线Bar,所述反射镜反射所述第二单线Bar的辐射光;
移动所述光谱采集光具座,使所述光电探头接收经所述反射镜反射的第二单线Bar的辐射光,完成对所述第二单线Bar的辐射光的光谱测试;
重复上述步骤,完成对余下所述水平线Bar的光谱测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光电研究院,未经中国科学院光电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36705.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改进粒子滤波的目标跟踪方法
- 下一篇:一种多功能车辙试验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