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流动二极管的发动机曲轴箱通气通道有效
| 申请号: | 201410434115.1 | 申请日: | 2014-08-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20936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19 |
| 发明(设计)人: | M.R.克莱威尔;B.K.普赖尔 | 申请(专利权)人: |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F01M13/00 | 分类号: | F01M13/00 |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72001 | 代理人: | 邓雪萌,胡斌 |
| 地址: | 美国密***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流动 二极管 发动机 曲轴 通气 通道 | ||
1.一种用于内燃发动机的回油系统,其包括:
在发动机的上部区域和下部区域之间延伸的排油管线,所述排油管线具有从上部区域至下部区域排油流动的优选方向;
在下部区域与上部区域之间延伸的通气管线,所述通气管线具有从下部区域至上部区域通气流动的优选方向;以及
优先的流动通道,其与排油管线和通气管线中的至少一个相关联,优先的流动通道具有流动二极管,所述流动二极管设置在其中并且定向成在排油管线和通气管线中的至少一个的优选方向上引导流体流动;
其中跨用于在优选方向上流动的流动二极管的压力差小于跨用于在与优选方向相反的方向上流动的流动二极管的压力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内燃发动机的回油系统,其中流动二极管包括在优先的流动通道中堆叠的多个二极管元件,使得用于流动二极管的Q值大于用于多个二极管元件中任一个的Q值,其中流动二极管的Q值被限定为对于通过流动二极管的给定压降和给定流体密度的情况下,在一个方向上流体流量与在相反方向上的流体流量的比值。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内燃发动机的回油系统,其中流动二极管具有大于或等于1.1的Q值,其中流动二极管的Q值被限定为对于通过流动二极管的给定压降和给定流体密度的情况下,在一个方向上流体流量与在相反方向上的流体流量的比值。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内燃发动机的回油系统,其中流动二极管包括具有进口横截面积的进口和具有小于进口横截面积的出口横截面积的出口。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内燃发动机的回油系统,其中流动二极管包括从进口延伸至出口的锥形壁。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内燃发动机的回油系统,其中锥形壁包括从优先的流动通道的侧壁朝向其中心线延伸的翅片。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内燃发动机的回油系统,其中锥形壁包括在优先的流动通道的侧壁中形成的截头圆锥形表面。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内燃发动机的回油系统,其还包括:
第一优先的流动通道,其与排油管线相关联并且具有第一流动二极管,所述第一流动二极管设置在其中并且定向成在排油流动的优选方向上引导流体流动;以及
第二优先的流动通道,其与通气管线相关联并且具有第二流动二极管,所述第二流动二极管设置在其中并且定向成在通气流动的优选方向上引导流体流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内燃发动机的回油系统,其中第一流动二极管和第二流动二极管的每个都具有大于或等于1.1的Q值,其中流动二极管的Q值被限定为对于通过流动二极管的给定压降和给定流体密度的情况下,在一个方向上流体流量与在相反方向上的流体流量的比值。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内燃发动机的回油系统,其还包括:
第一多个二极管元件,其在第一优先的流动通道中堆叠,使得用于第一流动二极管的Q值大于用于第一多个二极管元件中任一个的Q值;以及
第二多个二极管元件,其在第二优先的流动通道中堆叠,使得用于第二流动二极管的Q值大于用于第二多个二极管元件中任一个的Q值,
其中流动二极管的Q值被限定为对于通过流动二极管的给定压降和给定流体密度的情况下,在一个方向上流体流量与在相反方向上的流体流量的比值。
11.一种与曲轴箱回油系统组合的内燃发动机,其包括:
发动机缸体,其包括曲轴箱,气缸部分,和盖部分,所述发动机缸体具有在盖部分与曲轴箱之间延伸的排油管线以及在气缸部分的上部区域与盖部分之间延伸的通气管线;
第一流动导向装置,其用于从盖部分至曲轴箱的第一优选方向中引导流体流动,所述第一流动导向装置形成在与排油管线相关联的第一优先的流动通道中;以及
第二流动导向装置,其用于从气缸部分至盖部分的第二优选方向中引导流体流动,所述第二流动导向装置形成在与通气管线相关联的第二优先的流动通道中。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与曲轴箱回油系统组合的内燃发动机,其还包括:
在第一优选方向上在第一优先的流动通道中堆叠的多个第一二极管元件以限定第一流动导向装置;以及
在第二优选方向上在第二优先的流动通道中堆叠的多个第二二极管元件以限定第二流动导向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34115.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