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促进心肌组织再生和干细胞监测的壳聚糖-丝素蛋白复合纳米纤维多功能补片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423055.3 | 申请日: | 2014-08-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8995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10 |
发明(设计)人: | 曹丰;邓宏斌;陈江伟;王亚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曹丰 |
主分类号: | A61L27/38 | 分类号: | A61L27/38;A61L27/20;A61L27/22;A61L27/50;C12N5/0775;C12N5/077 |
代理公司: | 北京京万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40 | 代理人: | 齐晓静;徐小琴 |
地址: | 100853***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促进 心肌 组织 再生 干细胞 监测 聚糖 丝素 蛋白 复合 纳米 纤维 多功能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组织工程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促进急性心肌梗死后 心肌组织再生和干细胞检测的壳聚糖-丝素蛋白复合纳米纤维补片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据2012年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缺血性心脏病已成为世界范围内危害人类 健康的第一杀手,占全因死亡率的13.2%,其中约一半患者死于急性心肌梗死。 哺乳动物心脏是终末分化器官,一旦坏死难以自身再生修复,随着心肌细胞的 坏死和大量丢失进而导致心室重塑的进展,最终进展为心力衰竭。目前传统的 治疗方法,如冠脉搭桥手术、药物溶栓、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等,虽然可明 显缓解症状、重建血运、挽救濒死心肌,但对已经坏死的心肌细胞却回天乏术, 不能有效降低远期心衰的发生率。心脏移植是治疗终末期心脏病的根治手段, 但由于供体缺乏和免疫排斥等因素而无法临床广泛推广。因此,临床急需建立 一种抑制心室重塑、促进心肌再生和改善心梗后心功能的治疗方法,有效预防 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发生和降低缺血性心肌病的死亡率。
干细胞(stem cell)的研究为心脏再生带来了曙光。Gunnar Thomas在1957 年将正常人的骨髓移植到白血病患者体内,成功地使干细胞分化为有功能的正 常细胞,拉开了再生医学(regenerative medicine)的帷幕。2001年Orlic等 将雄性小鼠的骨髓干细胞移植入雌性小鼠的梗死心肌周边区,发现干细胞可在 梗死周边区存活并分化为心肌细胞,同时促进血管新生。这一重要发现引发了 心梗干细胞治疗的热潮。大量研究已证实,干细胞可减少心梗面积、抑制心室 重塑,改善心功能。对于其作用机制的阐述,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干细胞通过旁分泌作用和免疫调节作用,改善微环境,提高细胞存活率,促进 新生血管形成;2、移植干细胞促进自体干细胞的归巢和分化;3、干细胞分化 为有功能的心肌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和内皮细胞,参与组织修复。治疗急性 心梗最常用的干细胞移植途径是冠脉内注射和心肌内注射。大量研究均证实, 在干细胞移植后一周内,其存活率不足10%,最终能分化为心肌细胞的更不足 2%,且仅局限于梗死边缘区。局部缺血缺氧、氧化应激、炎症反应等因素使得 机体微环境不利于干细胞的存活,所以,提高干细胞移植后的存活率成为干细 胞治疗的关键所在。基于组织工程技术的心脏补片已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
心脏补片是干细胞载体,也是细胞渗透、趋化、定植和生长分化的支架, 既要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还要为心室提供适当的机械支撑。因此,材料的选 择和设计极为关键。目前研究中用于心脏补片的材料主要包括去细胞生物组织 材料(natural ECM),人工合成材料(artificial materials)和生物高分子 材料(biopolymer materials)。去细胞生物组织材料主要取材于心包、网膜、 小肠等生物组织。人工合成材料常用的有聚乳酸(PLA),聚乙二醇(PEG), 聚丙烯(PP),多聚丙交酯/乙交酯(PLGA)等。生物高分子材料包括丝素蛋 白(silk fibrin),胶原蛋白(collagen I and III)),海藻酸磷酸盐 (alginate),粘多糖(glycosaminoglycan),明胶(gelatin),基质胶 (matrigel),壳聚糖(chitosan),纤维素(cellulose)等。由于保留了包 括脉管系统在内的组织支架,去细胞生物组织材料很好的模拟了细胞生长的微 环境,但不利于人为改良和调控,不能实现药物或细胞因子缓释,且研究表 明,新生组织仍无法与宿主心肌组织形成有效的机电偶联。人工合成材料最先 应用于心脏补片,由于材料系人工合成的聚合物,并非机体组成成分,其生物 相容性和免疫原性远逊于生物材料,难以模拟细胞外基质成分的结构和功能, 近年来已逐渐被生物高分子材料所取代。生物高分子材料是从生物体提取加工 而来,相较人工合成材料,其免疫原性低,生物相容性好,很多材料其本身即 为细胞外基质的主要成分,如胶原蛋白、基质胶等。还可根据组织特异性使用 不同的制作工艺,如真空冻干技术、静电纺丝技术、3D打印技术等,将一种 或数种材料加工成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多孔复合材料。生物高分子材料已成 为心脏补片的研究热点。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曹丰;,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曹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2305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