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五指仿生机械手的体感控制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410421857.0 | 申请日: | 2014-08-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08844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28 |
发明(设计)人: | 任鹏;李明轩;余兴瑞;孙文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主分类号: | B25J9/16 | 分类号: | B25J9/16;B25J13/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58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五指 仿生 机械手 控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械手控制方法,具体设计了以体感手势图像为输入信号的五指仿生机械手控制方式,可以操控机械手的手指可以按照体感手势实时地动作,属于智能控制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机器人应用技术的不断发展,机器人作业任务的复杂性也随之不断增加。五指仿生机械手作为一类机器人终端操作装置,具有多自由度、多指协调、灵活性强的特点,在具有灵巧及精细要求的各类任务中取得广泛应用。
目前的五指仿生机械手控制方法通常采用指令性操控,即操作人员通过计算机或其它控制设备直接向五指仿生机械手发送动作指令,操控五指仿生机械手完成指定动作。这种控制方式简单易行,但无法令五指仿生机械手参照人类真实手势进行相应动作。为了让五指仿生机械手实时模仿操作人员的手势动作,一类控制方式是令操作人员手上带上数据手套,数据手套采集操作人员的手势信息作为控制输入信号,然后通过计算机或其它控制设备对操作人员手势判别,然后向五指仿生机械手发送对应操控人员手势的控制指令,从而操纵五指仿生机械手模拟操作人员的手势动作。这类控制方式虽然实现了五指仿生机械手对操作人员手势的实时模仿,但是数据手套操作不便且成本昂贵,在实用和推广方面具有较大局限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目前五指仿生机械手控制方式的局限性,提供一种以操作人员体感手势图像为输入控制信号,操控五指仿生机械手的手指按照体感手势进行实时地动作的机械手控制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五指仿生机械手的体感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通过体感设备采集体感图像;(2)利用计算机程序分析体感图像,发现手势并进行手势判别;(3)运用单片机设定体感手势对应的控制指令;(4)五指仿生机械手按照单片机的控制指令,完成指定的动作。本发明设计了以体感手势图像为输入信号的控制方式,可以操控五指仿生机械手的手指按照体感手势进行实时地动作。
优选方案:采用Leap Motion作为体感设备采集体感手势图像,将采集的图像通过USB接口传输至计算机。
优选方案:通过计算机程序预定义三种体感手势类型,分别为:五指握拳(手势A)、食指伸出其余四指握拳(手势B)和拇指食指弯曲成环状其余三指伸出(手势C)。
优选方案:通过计算机程序发现体感图像中的手势,判定其类别并设置对应的控制参数,将控制参数值通过UART串口向MSP430单片机发送。
优选方案:MSP430单片机根据接收到的控制参数值设置对应的PWM波控制指令,并向机械手发送该指令。
优选方案:五指仿生机械手根据PWM波控制指令调整舵机组状态,完成指定的手指动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中的计算机程序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中的单片机程序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最佳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图1所示为本发明的工作流程图。步骤10开始,步骤11采用Leap Motion作为体感设备采集手势图像,将采集的图像通过USB接口传输至计算机。步骤12通过计算机程序发现体感图像中的手势,判定其类型(即计算机程序预定义的三种体感手势类型,分别为:五指握拳(手势A)、食指伸出其余四指握拳(手势B)和拇指食指弯曲成环状其余三指伸出(手势C))并设置对应的控制参数,将控制参数值通过UART串口通讯向MSP430单片机发送,具体过程见图2。在步骤13,MSP430单片机根据接收到的控制参数值设置对应的PWM波控制指令,并向机械手发送该指令,具体过程见图3。在步骤14,五指仿生机械手根据步骤13发送的PWM波控制指令调整舵机组状态,完成指定的手指动作。步骤15是结束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未经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2185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反应堆安全停堆方法
- 下一篇:双动子直线电机驱动的并联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