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明矾薯类淀粉粉条及其制作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410412891.1 申请日: 2014-08-15
公开(公告)号: CN104187500A 公开(公告)日: 2014-12-10
发明(设计)人: 杨续金;郝苗苗;范贵生 申请(专利权)人: 内蒙古农业大学
主分类号: A23L1/216 分类号: A23L1/216;A23L1/30
代理公司: 呼和浩特北方科力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5100 代理人: 王社
地址: 010018 内蒙古自*** 国省代码: 内蒙古;15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明矾 薯类 淀粉 粉条 及其 制作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薯类深加工方法,特别指一种无明矾薯类淀粉粉条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粉条又名粉丝,是我国传统的大众食品之一。粉条的加工原料主要为豆类、薯类、谷物类淀粉,其中薯类粉条无论是生产量还是消费量均占第一。而薯类粉条的主要原料就是薯类淀粉。

在传统粉条的加工中有着“无矾不成粉”的说法,为了提高粉条的韧性以及耐煮性,减少断条、糊汤等现象,在加工中要加入一定量的明矾,即KAL(SO4)2·12H2O。而长期摄食明矾会影响肠道中矿物质元素的吸收并导致骨质疏松症,同时也会影响神经系统传导,致使神经细胞发育而智力低下,从而引发中青年早衰,老年痴呆等症状。世界卫生组织已于1989年正式把铝确定为食品污染物并要求加以控制。我国之前的国家标准(GB15202-2003)面制食品中铝限量规定,产品中铝含量不可超过100mg/kg干样品。但是一般普通粉条的生产中明矾的添加量都会高于0.1%,可见粉条中铝污染非常严重。随着食品标准的完善,化学添加剂越来越受到限制,要达到A级以上绿色食品,就不得使用明矾等化学添加剂(NY/T392-2000)。2009年4月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厅转发《卫生部办公厅关于粉条加工中不能使用明矾的复函》。按国家卫计委等五部门规定,2014年7月1日起,将禁止在粉条加工中使用明矾,扩大到了馒头、发糕等面制品不能添加含铝膨松剂硫酸铝钾和硫酸铝铵。

白沙蒿在我国西北等地的沙漠中广泛分布,具有重要的资源价值和环境保护功能。沙蒿籽在我国古代农牧民就有食用习惯。白沙蒿籽胶是从白沙蒿籽中提取的水不溶性多糖,白沙蒿籽胶不溶于水,但可均匀分散于水,吸水数十倍后溶胀成蛋清样胶体。白沙蒿籽胶具有特别的化学稳定性,不同于一般胶体,在常温下几乎不溶于一船溶剂,也不溶于热的稀酸或稀碱,在水中呈有限吸水溶胀状态。白沙蒿籽胶是一种具有交联结构的多糖物质,经乙酸水解纸层析谱进行化学成分鉴定,白沙蒿籽胶为含有D-葡萄糖,D-甘露糖,D-半乳糖,L-阿拉伯糖及木糖组成的一种具有交联结构的多糖物质。

白沙蒿籽胶无毒性

根据我国“食品卫生法”的有关规定对沙蒿籽按新的食物资源进行毒理试验,结果如下:

(1)急毒性试验雌雄两性小白鼠的LD50均大于10g/kg体重,属实际无毒。

(2)微核试验以0.5,2.0,5.0g/kg体重剂量,雌雄两性小白鼠骨髓细胞微核千分率及骨储细胞成份与对照组比,无明显差别,为阴性。

(3)精子畸变试验:以0.5,2.0,5.0g/kg体重剂量,小白鼠精子畸变率与对照组比,未见增高,结果为阴性。

(4)Ames试验白沙蒿籽胶以50,500,5000微克/公斤体重,四对鼠伤寒沙门氏菌均无诱变性,结果为阴性。

以上毒理试验证实了沙蒿籽无毒性。白沙蒿籽胶是由沙蒿籽经物理方法取得的胶体,未加任何添加剂,因此,也无毒性。

白沙蒿籽胶作为一种无味、无毒、低热量膳食纤维,能够调节肠内微生物菌群的组成,参与体内脂肪新陈代谢和微生物群的调节,并可提高人体免疫力以及机体抵抗能力;通过刺激肠道蠕动加速食物残渣的排出速度,减少有毒物质和肠壁的接触,有利于预防结肠癌的发生;通过与胆固醇的结合,降低血清胆固醇的水平,预防心脑血管疾病;还可以改善神经末稍组织对胰岛素的感受性,调节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

粉条是西部地区乃至全国人民喜食的食品之一,广大粉条加工企业和厂家苦于没有无明矾粉条加工的技术,面临强制关停的边缘,突破这一技术难关对西部地区农民的增收和老百姓的饮食安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同时可以激发农民种植和保护白沙蒿的热情,对于农民的经济增收和环境保护具有深远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无明矾薯类淀粉粉条及其制作方法,它不仅适宜于家庭式生产又可进行工业化大批量型生产,制作工艺和配料相对简单,易于推广。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由如下方案来实现:

无明矾薯类淀粉粉条,以薯类淀粉为主料,采用天然食品添加剂白沙蒿籽胶来代替明矾作为添加剂,加水制成,薯类淀粉、水、白沙蒿籽胶三种成分重量比为,100∶40-62∶0.5-1.2。

无明矾薯类淀粉粉条的制作方法:

(1)配料:取薯类淀粉90份与白沙蒿籽胶0.5-1.2份混合均匀后备用;

(2)打芡:取薯类淀粉10份与10份40-50℃的温水搅拌成均匀混合物,加入剩余份数的沸水并迅速搅拌直至薯类淀粉成透明芡糊;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内蒙古农业大学;,未经内蒙古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1289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