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三元嵌段有机硅柔软剂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408760.6 | 申请日: | 2014-08-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9583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10 |
发明(设计)人: | 贺江平;崔妍蕾;闵欣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D06M15/647 | 分类号: | D06M15/647;C08G77/46 |
代理公司: | 西安弘理专利事务所 61214 | 代理人: | 罗笛 |
地址: | 710048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三元 有机硅 柔软剂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高分子合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三元嵌段有机硅柔软剂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有机硅柔软剂为硅氧烷基聚合物及它们的衍生物。它的柔软作用是硅氧键中的氧原子吸附在纤维表面上,使疏水性的甲基定向排列,把纤维表面覆盖起来。由于硅氧键的键角在外力作用下可以改变而产生伸缩,因此,用有机硅柔软剂处理后的织物,织物表面上形成一层坚韧拒水且可以伸缩的连续薄膜,不仅使织物具有柔软滑爽的性能,还赋予织物表面光泽、弹性、丰满、防皱、耐磨、防污和毛料感强等特色,并能提高织物的缝纫性,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最早使用的有机硅是非活性的,称为聚二甲基硅氧烷(DMPS),简称甲基硅油。由于其聚合度不高,本身不能交联,对纤维也不起反应,整理后的织物手感、牢度及弹性均不理想,因此它不能直接作为柔软剂使用,必须在乳化剂的作用下制备成硅油乳液后才能应用于织物。其后是活性类的有机硅,是将二甲基聚硅氧烷(DMPS)线型结构的两端用羟基(-OH)取代,或用羟基封头,使其具有一定的亲水性。用这种端羟基封头的二甲基聚硅氧烷制成的乳液,就是所谓的有机硅羟乳。至今,较多的是将反应性基团接入有机硅称作改性有机硅,使有机硅主链上活性基被更活泼的基团取代而得,如被-OH,-CH2CH2O-,-CONH2,-COOCH3等取代,可进一步提高柔软剂的活性,有利于织物获得柔软、防皱、防起毛起球、亲水、抗静电等效果。
目前考虑各种因素,市售的改性硅油以氨基改性硅油较多,绝大部分是N-(B-氨乙基)-y-氨丙基改性聚硅氧烷,由于它侧链上的伯氨基和仲氨基含有活泼氢,容易被氧化产生发色基团(偶氮基和氧化偶氮基)而引起黄变,并且氨基硅油还有不易乳化,容易破乳在织物上形成油斑等亲水性差的缺点。所以开发一种牢度好,亲水性好,同时还能拥有良好柔软性能的有机硅柔软剂是当前的热门话题。比较先进的产品是嵌段硅油,即通过嵌段共聚在有机硅产品中嵌入亲水性好的氨基聚醚链段,利用氨基的隐性阳离子特性和聚醚的亲水性解决上述问题,然而现有嵌段硅油制备方法通过需要先制备硅油中间体并进行提纯,工艺复杂,且使用时不易控制含固率。嵌段硅油的品种变化比氨基硅油复杂得多。氨基硅油主要是通过调节硅油的分子质量(黏度)及偶联剂的品种和用量,以开发不同性能的品种。合成嵌段硅油时,采用不同的原料、不同的溶剂和工艺流程,开发出来的产品在性能上差异很大。因此,全嵌段硅油的分子结构以及不同基团表现出来的特性,对提升嵌段硅油的应用性能,具有共性或特性的产品,起到很大的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三元嵌段有机硅柔软剂的制备方法,亲水性好,易乳化,乳液稳定,且无需制备硅油中间体,可以有效控制含固率。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三元嵌段有机硅柔软剂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端环氧封端剂和聚醚胺加入反应器中,并加入异丙醇,然后升温至70℃~100℃反应3~6h,得到聚醚改性封端剂;
步骤2:将步骤1得到的聚醚改性封端剂降温后加入八甲基环四硅氧烷及催化剂,升温至70℃~80℃,真空干燥0.5~1h,然后在70℃~110℃的温度下反应至体系黏度不再变化,得到三元嵌段有机硅共聚物;
步骤3:向步骤2得到的三元嵌段有机硅共聚物中加入异丙醇至所需固含量,在60℃~65℃的温度下搅拌1~2h,得到三元嵌段有机硅柔软剂。
本发明的特点还在于,
步骤1中端环氧封端剂为1,1,3,3-四甲基-1,3二[3-(环氧乙基甲氧基)丙基]二硅氧烷。
步骤1中端环氧封端剂和聚醚胺的物质的量比为0.5~2:1。
步骤1中异丙醇的质量与加入的端环氧封端剂和聚醚胺的总质量相等。
步骤2中降温至45℃~55℃。
步骤2中八甲基环四硅氧烷的质量为端环氧封端剂质量的25~40倍。
步骤2中催化剂为四甲基氢氧化铵,所述催化剂的加入量为端环氧封端剂、聚醚胺和八甲基环四硅氧烷总质量的0.5‰~1‰。
步骤2中真空干燥的真空度为0.6~0.9MPa。
步骤3中固含量为50%~8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工程大学;,未经西安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0876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