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聚烯烃多孔膜与芳纶纳米纤维的复合膜及复合方法与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410403962.1 | 申请日: | 2014-08-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0130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10 |
发明(设计)人: | 胡继文;胡盛逾;于法猛;刘国军;李妃;胡美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科院广州化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16 | 分类号: | H01M2/16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张燕玲 |
地址: | 510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烯烃 多孔 纳米 纤维 复合 方法 应用 | ||
1.一种聚烯烃多孔膜与芳纶纳米纤维的复合膜的复合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在聚烯烃多孔膜表面引入正电荷后,浸泡于芳纶纳米纤维分散液中,取出、水洗、干燥,循环操作浸泡-水洗-干燥,得到聚烯烃多孔膜表面吸附有多层芳纶纳米纤维的复合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烯烃多孔膜与芳纶纳米纤维的复合膜的复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用芳纶纳米纤维分散液的质量浓度为1×10-3%~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烯烃多孔膜与芳纶纳米纤维的复合膜的复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烯烃多孔膜为聚乙烯多孔膜、聚丙烯多孔膜和聚乙烯/聚丙烯的双层膜或多层膜中的至少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烯烃多孔膜与芳纶纳米纤维的复合膜的复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聚烯烃多孔膜表面引入正电荷指引入带正电荷的基团,所述带正电荷的基团为季铵离子、季磷离子、锍离子或具有芳香性的芳杂环正离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烯烃多孔膜与芳纶纳米纤维的复合膜的复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聚烯烃多孔膜表面引入正电荷指用聚烯烃多孔膜与具有式Ⅰ结构的季铵离子、季磷离子、锍离子或具有芳香性的芳杂环正离子等分子反应而引入:
式Ⅰ中A-为带负电荷的卤离子或其他带负电荷的酸根离子;G为乙烯基、烯丙基、丙烯酰氧基、甲基丙烯酰氧基、邻二卤代烷基、邻羟基卤代烷基、羟基、羧基、巯基、氨基、异氰酸酯基、异硫氰酸酯基或环氧基、缩水甘油醚基或环氧环己基等含环氧基的具有反应活性的基团;R1为亚甲基或氧化亚甲基;R2为烃基或芳烃基;q为1~10的自然数;X为N、P或S原子,当X为N或P原子时,m+n=4,当X为S原子时,m+n=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烯烃多孔膜与芳纶纳米纤维的复合膜的复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聚烯烃多孔膜表面引入正电荷指通过接枝的方法将带有铵离子、锍离子或鏻离子的小分子接枝到聚烯烃多孔膜表面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烯烃多孔膜与芳纶纳米纤维的复合膜的复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聚烯烃多孔膜表面引入正电荷前引入其他活性官能团,所述的活性官能为羟基、羧基、巯基、氨基,或乙烯基、烯丙基、乙炔基、丙炔基、丙烯酰氧基、甲基丙烯酰氧基、异氰酸酯基或异硫氰酸酯基等含不饱和双键或三键的基团,或环氧基、缩水甘油醚基环氧环己基等含环氧基的基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烯烃多孔膜与芳纶纳米纤维的复合膜的复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浸泡的时间为0.1~20min;所述干燥的条件为在50~100℃下干燥1~120min。
9.一种聚烯烃多孔膜与芳纶纳米纤维的复合膜,其特征在于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聚烯烃多孔膜与芳纶纳米纤维的复合膜的复合方法得到。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聚烯烃多孔膜与芳纶纳米纤维的复合膜在锂离子电池或其他化学储能器件中的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科院广州化学有限公司;,未经中科院广州化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03962.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