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模式发动机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397781.2 | 申请日: | 2014-08-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95390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2-15 |
发明(设计)人: | 汪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D43/00 | 分类号: | F02D43/00;F02D28/00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4107 | 代理人: | 张小虹 |
地址: | 241009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模 发动机 控制系统 控制 方法 | ||
1.一种双模式发动机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信号调理与驱动模块以及控制器接插件,其中,
所述处理器通过处理器控制线和/或处理器-电脑连接线连接电脑;
所述信号调理与驱动模块与处理器采用高速总线连接;
所述控制器接插件通过线束连接信号调理与驱动模块。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模式发动机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信号调理与驱动模块包括角度信号处理、开关输入、模拟输入、线氧信号处理、爆震信号处理、高边驱动、低边驱动、全桥驱动、直喷喷油器驱动。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模式发动机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接插件连接发动机线束接插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模式发动机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发动机线束接插件连接传感器与执行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模式发动机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中设有控制软件,用于对信号进行接收,计算以及输出,所述信号从传感器依次经过发动机线束接插件、控制器接插件、信号调理与驱动模块到处理器,在处理器中通过控制软件计算需要的信号输出,信号输出依次经过信号调理与驱动、控制器接插件、发动机线束接插件,达到执行器实现需要的操作。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双模式发动机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处理器控制线和/或处理器-电脑连接线用于一键下载控制程序,实时控制程序参数、程序开关并测量记录控制器数据。
7.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双模式发动机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处理器的信号输入包括多通道模拟输入模块、多通道数字输入模块、线氧传感器信号输入模块、曲轴/凸轮轴信号输入模块;处理器的驱动包括多通道低边驱动、多通道高边驱动、全桥/半桥驱动、直喷驱动、点火驱动;通讯采用CAN通讯网络模块;和/或,信号调理与驱动模块通过电路配置线连接电脑,通过上位机软件配置信号调理与驱动电路的技术参数,对输入信号可配置上拉、下拉、差分、滤波、高有效、低有效;驱动配置高边驱动、低边驱动、电压、电流、响应速度。
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双模式发动机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三种可选择且可实时控制改变的模式控制方案,方案1为自动控制,方案2为火花点燃模式,方案3为均质压燃模式:
当控制模式为1时,燃烧模式由双模式发动机控制器程序自动控制,根据发动机运行工况点实时判断应该处于何种工作模式,按照需要进行模式切换,以保证最佳的动力性与经济性;
当控制模式为2时,选择燃烧模式为火花点燃,如果当前燃烧模式为火花点燃则保持当前燃烧模式不变;如果当前燃烧模式为均质压燃模式,则执行均质压燃到火花点燃的切换过程,进入点燃模式;
当控制模式为3时,选择燃烧模式为均质压燃,如果当前燃烧模式为均质压燃则保持当前燃烧模式不变;如果当前燃烧模式为火花点燃,则执行火花点燃到均质压燃的切换过程,进入均质压燃模式。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双模式发动机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均质压燃与火花点燃模式交界处,采用时间迟滞与工况过渡相结合的控制方案:火花点燃向均质压燃切换时,保证发动机工况处于核心均质压燃工况与过渡工况以内,并且发动机转速及负荷平稳,而均质压燃向火花点燃切换时,只要发动机工况处于过渡工况并且工况向外变化较大以及完全处于外围火花点燃工况时立即进入切换过程。
10.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双模式发动机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分步实施火花点燃与均质压燃之间模式切换过程:在双模式发动机控制器要求进行模式切换时,首先在第一个凸轮轴切换角度进行凸轮轴切换,经过一个工作循环实现配气相位的模式切换;再进行节气门开度调节,平稳调节到模式需要的节气门开度;配合凸轮轴与节气门开度的切换调整,火花点火进行调整;在火花点燃模式打开火花点火,采用需求点火角点火,过渡区域打开火花点火,采用在压缩上止点时点燃;到均质压燃模式时关闭火花点火。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97781.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薄型千斤顶
- 下一篇:一种矿井提升机天轮监测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