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海洋肽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 申请号: | 201410391817.6 | 申请日: | 2014-08-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18602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1-11 |
| 发明(设计)人: | 谢则平;张淑敏;杨小平;曲成蕾;曲桂武;李丹;宫世周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国际生物科技园发展有限公司;烟台奥蓝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7D471/04 | 分类号: | C07D471/04;A61K31/4985;A61P35/00;C12P17/18;C12R1/465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6467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海洋 化合物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医药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海洋肽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放线菌是一类最重要的药源微生物。100年来,放线菌资源的研究和开发利用取得了极其辉煌的成就。从放线菌发现的生物活性物质大约有12000种,占整个天然生物活性物质的50%左右,其中从链霉菌一个属就发现近万种。目前临床和农业上使用的150多种抗生素中,有100至120种是由放线菌产生的。(文献1:JánosBérdy.Bioactivemicrobialmetabolites,apersonalreview.JAntibiot.2005,58(1):1-26.)
海洋生态环境的特殊性造就了巨大的生物多样性和独特的化学多样性,由此而形成的次生代谢产物复杂独特的结构及其特异高效的活性,使得海洋生物资源已成为创新药物发现的重要源泉,海洋已经成为发现新种甚至新属微生物的重要场所,并且是新颖生物活性物质的新来源。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海洋生物技术与生物药物研究中心的Fenicial等2005年报道了第一株专性海洋放线菌,为一个新属Salinispora属。同时,对100多株Salinispora属的放线菌进行了生物活性评估,发现80%具有抑制人体肿瘤细胞的生长的作用,35%对人类病原体耐药菌具有抑制作用。并成功的从S.tropicaCNB-392的发酵液中分离到了一个新颖结构的潜在的抗肿瘤药物salinisporamideA。salinisporamideA与蛋白酶抑制剂omuralide结构相似,但是抑制20S蛋白酶的活性是后者的35倍(IC50=1.3nM),目前已经作为抗多发性骨髓瘤药物进入I期临床阶段(文献2:Fenical,W.&Jensen,P.R.Developinganewresourcefordrugdiscovery:marineactinomycetebacteria.Nat.Chem.Biol.2006(2):666-673.)。因此,海洋放线菌是新颖的活性先导化合物的新的重要来源。
二酮哌嗪类化合物(DKPs)的基本结构是由两个氨基酸缩合而成的环二肽,因其骨架具有稳定的六元环结构,且有两个氢键给体和两个氢键受体,使得DKPs具有广泛而显著的生物活性和药理活性,如:抗肿瘤、抗病毒、抗真菌、抗菌及抗心律失常、抗高血压等,在药物化学中成为一个重要的药效团。(文献3:C.Cornacchia,etal.,2,5-Diketopiperazinesasneuroprotectiveagents,Mini-ReviewsinMedicinalChemistry,2012,12(1):1-11)。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海洋放线菌来源的肽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海洋环肽类化合物,有如下化学结构,如式1:
其制备方法如下:
1)将海洋链霉菌Streptomycessp.223划线接种于M2+固体培养基上,28~35℃培养3~4d,直至长出白色的孢子;
2)取步骤1)中所述白色孢子丝到400液体培养基,28~35℃温度下进行摇床培养,转速为90~220r/min,培养4~8d收获发酵产物;
3)将步骤2)中发酵产物过滤,发酵液经大孔吸附树脂吸附,甲醇洗脱,收集洗脱液,浓缩后直接用乙酸乙酯萃取3次,收集的菌丝体用乙酸乙酯萃取3次,合并以上乙酸乙酯浸提液,浓缩蒸干,即得膏状粗提物;
4)取步骤3)中的粗提物进行硅胶柱层析,用有机溶剂进行梯度洗脱,收集洗脱液,洗脱液经薄层层析检测;
5)收集步骤4)中以洗脱液体积比98:2梯度的洗脱组分,将收集的洗脱组分进行凝胶柱层析、硅胶柱层析和制备型薄层层析分离纯化,收集Rf值为0.2~0.3的组分,即得肽类化合物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国际生物科技园发展有限公司;烟台奥蓝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山东国际生物科技园发展有限公司;烟台奥蓝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9181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苯甲酰胺衍生物及制备和应用
- 下一篇:新盐及医药用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