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澄清梨汁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378307.5 | 申请日: | 2014-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23238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24 |
发明(设计)人: | 朴春红;柴贺;胡耀辉;王玉华;于寒松;刘俊梅;代伟长;周亚楠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23L2/02 | 分类号: | A23L2/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30000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澄清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梨汁处理方法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澄清梨汁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食品加工技术和国内果品加工的飞速发展,人们对果汁饮料的需求量不断上升,这就对梨汁的加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梨汁的加工过程中,会伴随着褐变的发生,不仅产生令人厌恶的颜色,还伴有气味的劣变,因此,澄清加工的技术对于保证果汁稳定性,防褐变,延长保质期具有重要作用。
目前常用的澄清方法主要有自然澄清法、超滤法和果胶酶法。自然沉降工艺简单,但果汁长时间放置极易变质,无法保证果汁质量,费时且稳定性较差;用果酶制剂澄清果汁目前成本较高,大规模生产受到限制;超滤法的预处理和超滤膜清洗比较困难,且滤膜大多进口,费用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澄清梨汁的制备方法,它具有显著的抑制褐变和加速澄清作用,并且与现有澄清剂相比,具有低添加量,高活性等特点,为梨汁加工工业以及其它行业均提供了一种天然,无污染,成本低的抑制褐变的澄清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澄清梨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步骤:
(1)原料梨的筛选和清洗
将原料梨用清水淋洗,洗掉表面的农药和泥沙;
(2)破碎
将清洗好的去核梨,通过破碎机进行破碎;
(3)榨汁
将破碎后的梨块称重,放入液压榨汁机内进行榨汁;
(4)过滤
将上述步骤所得的带渣汁液倒进滤布进行过滤;
(5)添加荞麦提取物溶液
在上述过滤所得的汁液内加入荞麦提取物溶液,荞麦提取物溶液浓度为汁液质量的0.0005%-0.1%;
(6)保温沉降
将含有荞麦提取物溶液的梨汁在水浴锅中保温反应50min,期间水浴锅的保温温度为20-50℃;
(7)低速离心获得澄清梨汁
将沉降后的梨汁转移到冷冻离心机中270×g离心力条件下离心30min,获得澄清梨汁。
上述澄清梨汁的制备方法,其作为技术方案的进一步细化,所述步骤(4)所用滤布为120目滤布。
具体来说,上述澄清梨汁的制备方法,所述步骤(5)所述荞麦提取物的制备方法为:
步骤(A):干燥
将荞麦通过鼓风烘干箱在60-80℃下进行干燥处理至水分少于8%;
步骤(B):粉碎
将风干后的荞麦通过多功能粉碎机处理60-90s;
步骤(C):提取
按照料水比1∶10用0-60%乙醇室温提取5min,重复三次将滤液合并;
步骤(D):浓缩
将合并的滤液通过旋转蒸发仪在60℃下进行蒸发浓缩或100℃下加热浓缩至原体积8-10%;
步骤(E):干燥
将步骤(D)所得的浓缩液使用恒温水浴锅在100℃下进行水浴干燥至固体析出,然后使用真空干燥箱在60℃下真空干燥12h,得到荞麦提取物干物质。
本发明所述的澄清梨汁的制备方法,具有以下优点:
它采用向梨汁中加入荞麦提取物后,20-50℃保温沉降50min,进而使用低速离心机进行离心处理后得到澄清梨汁,使用以上条件得到的梨汁,其透光率可达62.79%-106.3%;其抑制褐变率可达19.9%-86.6%,它具有低添加量,高活性等特点,为梨汁加工工业以及其它行业均提供了一种天然,无污染,成本低的抑制褐变的澄清方法。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描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局限于所述。
实施例1:
室温下澄清梨制备案例。
整体步骤:将苹果梨筛选和清洗→去核,梗→榨汁→滤布过滤→添加荞麦提取物→自然沉降→低速离心→测定透光度,色值,褐变指数。
选择新鲜成熟,大小适中,无病害的苹果梨,用清水淋洗20-30s,洗净表面的农药和泥沙。将洗净的苹果梨对开,去除苹果梨淡黄色果核部分,手动去除苹果梨梗,将苹果梨切块成2.5×2.0cm大小,准确称量达200g备用,将切好的梨块快速放入液压榨汁机中,进行粉碎榨汁。迅速将榨汁机中的渣液倒入已准备好的120目滤布中手动过滤,获得浑浊苹果梨汁。
用移液枪移取14ml苹果梨汁移入干净的20ml样品瓶内,加入浓度为0.4g/L的荞麦提取物2ml,使荞麦提取物的终浓度为0.05g/L充分混匀。加入相同体积的蒸馏水作为对照。实验平行操作两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农业大学,未经吉林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7830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调距的连接件
- 下一篇:改善用于对等模式通信的RF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