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硬质合金及提高其PVD涂层膜基结合力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376915.2 | 申请日: | 2014-08-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203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29 |
发明(设计)人: | 张立;陈述;吴厚平;熊湘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C22C29/08 | 分类号: | C22C29/08;C23C14/06 |
代理公司: | 长沙市融智专利事务所 43114 | 代理人: | 颜勇 |
地址: | 410083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硬质合金 提高 pvd 涂层 结合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硬质合金及提高其PVD涂层膜基结合力的方法,特别是指一种高膜基结合力的PVD涂层硬质合金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粉末冶金复合材料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金属氮化物通常为立方晶体结构,因具有高硬度、高耐磨性、优异的高温抗氧化性能、高化学性质稳定性以及良好的耐腐蚀性能,除用作切削刀具的表面改性外,还广泛应用于高温、潮湿、高盐度等各种复杂服役工况条件下工具的表面防护。作为典型的多元金属氮化物硬质材料,立方晶体结构的AlTiN、AlCrN和AlCrSiWN涂层是目前较常用的商业化涂层。
硬质合金涂层技术主要分为物理气相沉积技术(PVD)与化学气相沉积(CVD)两大类。其中PVD主要分为阴极电弧离子镀与磁控溅射镀两大类。由于制备工艺条件的不同,CVD相对于PVD的最大优势在于CVD涂层可获得高的膜基结合力。因此,提高PVD涂层膜基结合力是提高PVD涂层刀具产品质量和提高PVD涂层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涂层与基体之间的结合强度,即膜基结合力是涂层工具的一项关键性能指标。因晶体结构特性差异,立方晶体结构的金属氮化物在六方晶体结构的WC晶体表面形核具有明显的各向异性,通常仅能在WC(0001)晶面形核,这种形核的明显各向异性容易导致涂层内应力增加、膜基结合力降低以及膜基结合力稳定性降低。因此提高具有明显形核各向异性的金属氮化物PVD涂层的膜基结合力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对涂层硬质合金,膜基结合力通常采用划痕试验法测定。划痕试验法采用特定形状的金刚石压头在薄膜—基体组合体的薄膜表面滑动,在此过程中连续线性增加载荷L,当达到临界载荷值Lc时,薄膜与基体开始剥离,此时薄膜会产生一定强度且连续波动的声发射信号。声发射峰出现波动的起始点所对应的载荷值即为被测膜材料从基体脱落的临界载荷Lc。Lc是划痕试验法膜基结合力的表征参数。
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涂层制备工艺条件下,膜基结合力与合金基体材质密切相关。合金中晶界和相界具有一定的应力松弛功能,涂层也容易在晶界形核。合金晶粒的超细化有利于涂层的形核,有利于涂层形核均质性的改善,有利于膜基结合力的改善。
六方晶体结构传统形貌WC晶体的c/a值接近0.976,而六方晶体结构板状晶WC晶体的c/a值远小于0.976(a:对应三角棱边长;c:对应三角棱高度)。板状晶硬质合金是指合金中具有板状晶特征的WC晶粒体积与合金中WC晶粒总体积之比(简称板状晶WC体积分数)>20%的硬质合金。板状晶硬质合金分为含板状晶硬质合金与板状晶WC体积分数>80%的纯板状晶硬质合金。传统硬质合金的硬度与韧性是一对相互矛盾的参数,提高硬度要以牺牲韧性为代价,反之亦然。
张立等报道了“一种细小纯板状晶硬质合金及其制备方法”(发明专利申请号201310017459.8),成功地解决了传统板状晶硬质合金强度偏低的问题,这种细小纯板状晶硬质合金具有高强度、高硬度和高韧性“三高”特性以及高WC硬质相与Co基粘结相相界密度的特征,但是该专利仅涉及合金的制备工艺,不涉及其应用技术。
目前没有通过采用板状晶硬质合金基体材质提高涂层硬质合金膜基结合力的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高膜基结合力的PVD涂层硬质合金。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硬质合金PVD涂层膜基结合力的方法,以提供提高具有明显形核各向异性的金属氮化物PVD涂层与硬质合金基体之间膜基结合力这一具有一定挑战性难题的解决途径,解决困扰企业界的膜基结合力稳定性控制的难题。
本发明一种高膜基结合力的PVD涂层硬质合金,所述硬质合金为超细纯板状晶WC–Co硬质合金;
所述超细纯板状晶WC–Co硬质合金中同时含Cr、V和稀土添加剂,所述Cr、V和稀土添加量分别占合金中Co质量分数的6%~8%、3%~4%和0.4%~0.6%;所述Cr、V和稀土添加形态与添加量分别以Cr3C2、VC和氧化物计;所述稀土元素选自常见稀土元素La、Ce、Y中的一种;
所述超细纯板状晶WC–Co硬质合金烧结体表面WC(0001)晶面和晶面所对应的X射线衍射峰强比值
所述超细纯板状晶WC–Co硬质合金中正三棱柱形WC板状晶粒的正三角形(0001)晶面平均边长≤0.6μm,棱柱平均高度≤0.2μm;
所述超细纯板状晶WC–Co硬质合金采用WC晶粒度≤100纳米的WC–Co纳米复合粉为原料,复合粉通过溶液喷雾转化—原位还原碳化工艺制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南大学,未经中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7691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