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公交车逃生装置及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410372426.X | 申请日: | 2014-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853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08 |
发明(设计)人: | 余成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余成鹏 |
主分类号: | B60R21/02 | 分类号: | B60R21/02;B60N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50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公交车 逃生 装置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主要涉及一种公交车逃生装置,还涉及逃生装置的使用方法与具体操作方法。
背景技术
近期发生了多起公交车被燃事件,导致多人伤亡,所以公交车需要一个紧急情况的出口,公交车一般发生故障,车门是很容易打不开的,而车窗等出去速度慢,不方便,需要破坏的车窗较多,并且容易出现争先恐后的抢着逃出车窗的情况发生,所以虽然公交车内紧急逃生装置很多,但却都并不实用,因此需要一个只需一次性破坏,就能提供较大逃生空间的紧急出口,公交车上只有前后挡风玻璃满足这点,虽然后挡风玻璃不利于破坏,也不利于人逃出,并且提供的逃生空间不大,逃生效率较低,但是相对于其他的逃生手段除前挡风玻璃外,也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主要视公交车的实际情况而定,因此绝大部分情况下,前挡风玻璃都是最佳选择,但是破坏前后挡风玻璃需要极大的爆发力,而一般乘坐公交车并不会携带破坏力极大的工具,这时候一般都需利用人体自身的力量,而人体自身的力量,脚的是最大的,但是,在车上难以发挥,并且一般人很难满足破坏车窗的脚力,并且容易受伤。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便于人们最大化的利用人体的自身力量去将前后挡风玻璃踹脱落或破碎,且对人体损伤较轻微的工具,一种公交车逃生装置及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便于发挥人体力量优势,提供极大的爆发力,并且对人体损伤较小的一种方法,那就是人的双手抓握在一个车顶扶手或拉环、把手之类的物体上,然后双脚踩在前挡风玻璃或后挡风玻璃上,然后双脚用力蹬起,使整个人荡起悬空,再用力踹在前挡风玻璃或后挡风玻璃上,就算一次不行可多次连续踹,因为此方法对人体损伤较小,若多次连续踹依然不行,可增加几人同时踹(同时踹的最大人数视车大小和杠杆的长度而定),若还是不行,则可再增加一个安全锤,用安全锤用力锤击前挡风玻璃或后挡风玻璃的四个角落,然后再进行踹,若还是不行,则适当的减弱前挡风玻璃或后挡风玻璃与车身的牢固能力,使踹窗时,能将前挡风玻璃或后挡风玻璃整个蹬离车身。。。。 具体的发明方案就是在前挡风玻璃往后不超过1.8米的车顶上安装一个车顶扶手或者拉环、把手之类的装置或在后挡风玻璃往前不超过1.8米的车顶上安装一个车顶扶手或者拉环、把手之类的装置,车顶扶手和拉环、把手也可设计成可收缩等之类便于平时不使用时不影响到人。
进一步的,可附加一个较大的安全锤于车顶扶手或拉环附近,便于必要时的拿取。
更进一步的,车顶扶手和拉环、把手可设计的更符合人体工程学,更加利于踹击前后挡风玻璃。
附图说明
图一为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1为公交车车身,2为前挡风玻璃,3为后挡风玻璃,4为车顶扶手或拉环、把手之类物体,附近可安置安全锤。5为车顶扶手或拉环、把手之类的物体,附近可安置安全锤。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为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如图一所述的一种公交车逃生装置及方法,逃生装置主要由车顶扶手或拉环组成,所述车顶扶手或拉环,平行安装在公交车前挡风玻璃往后不超过1.8米的车顶上,所述的一种公交车逃生装置的逃生方法,其特征在于危机必要时,可手握车顶扶手和拉环,然后用脚猛踹前挡风玻璃,将前挡风玻璃踹脱落或破碎即可逃生,若前挡风玻璃过于坚固一个人无法将前挡风玻璃踹脱落,可同时多人手握车顶扶手和拉环,同时用脚猛踹前挡风玻璃使其脱落或破碎,然后即可逃生。
实施例二:如图一所述的一种公交车逃生装置及方法,逃生装置主要由车顶扶手或拉环组成,所述车顶扶手或拉环,平行安装在公交车前挡风玻璃往后不超过1.8米的车顶上和后挡风玻璃往前不超过1.8米的车顶上,所述的一种公交车逃生装置的逃生方法,其特征在于危机必要时,可手握车顶扶手和拉环,然后用脚猛踹前挡风玻璃或后挡风玻璃,将前后挡风玻璃踹脱落或破碎即可逃生,若前后挡风玻璃过于坚固一个人无法将前挡风玻璃踹脱落,可同时多人手握车顶扶手和拉环,同时用脚猛踹前挡风玻璃或后挡风玻璃使其脱落或破碎,然后即可逃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余成鹏,未经余成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7242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动车应急备用装置
- 下一篇:车载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