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车辆后备箱自动开启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410371831.X | 申请日: | 2014-07-3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35144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26 |
| 发明(设计)人: | 刘效飞;马超男;郭春光;赖楠;赵洋;赖锐 | 申请(专利权)人: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R25/20 | 分类号: | B60R25/20;B60R25/01;G06F9/4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518118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辆 后备 自动 开启 系统 及其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后备箱自动开启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其中系统包括:信息采集模块、智能钥匙模块以及后备箱控制模块;所述信息采集模块、所述智能钥匙模块均与后备箱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信息采集模块设置在车辆后备箱并用于获取用户与车辆的距离信息;所述智能钥匙模块包括设置在车辆钥匙中的钥匙感应单元,以及可探测到所述钥匙感应单元的探测天线;后备箱控制模块包括后备箱启动单元和后备箱控制单元,所述后备箱控制单元根据所述信息采集模块提供的信息可判断是否启动所述后备箱启动单元。本发明的方案解决了用户自动开启车辆后备箱难的问题,提高了开启车辆后备箱的简便性和准确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车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辆后备箱自动开启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电动行李箱可以实现电动解锁功能,主要是通过传感器并配合相应的抬脚动作来实现车辆后备箱的自动开启,由于受传感器位置的影响,用户必须在特定的区域动作才能起作用,但用户往往很难找到正确的位置,从而出现不能开启后备箱的情况;甚至有些后备箱的开启需要配合用户在特定位置并配合抬脚动作,但当用户手提的物体过于沉重,很难在保持身体平衡的同时抬起另一只脚,这样的自动开启车辆后备箱系统使用户操作较难困难且较难准确开启车辆后备箱。
发明内容
为解决目前用户自动开启车辆后备箱难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辆后备箱自动开启控制系统,提高了开启车辆后备箱的简便性和准确性。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本发明的车辆后备箱自动开启控制系统包括:信息采集模块、智能钥匙模块以及后备箱控制模块;
所述信息采集模块、所述智能钥匙模块均与后备箱控制模块电连接;
所述信息采集模块设置在车辆后备箱并用于获取用户与车辆的距离信息;
所述智能钥匙模块包括设置在车辆钥匙中的钥匙感应单元,以及设置在车辆后备箱并可探测到所述钥匙感应单元的探测天线;
后备箱控制模块包括后备箱启动单元和后备箱控制单元,所述后备箱控制单元根据所述信息采集模块提供的信息可判断是否启动所述后备箱启动单元开启后备箱。
进一步地,所述信息采集模块包括投射图像的投影单元,以及可测量脚部到投影图像距离的距离检测单元,所述投影单元和所述距离检测单元均设置在车辆后备箱的下方且指向地面方向。
更进一步地,所述投影单元为投射发光LOGO影像的激光投影仪,所述距离检测单元为直线距离传感器。
进一步地,所述后备箱控制模块包括还电控单元,所述电控单元用于接收判断所述信息采集模块和所述智能钥匙模块提供的信息,并控制后备箱的开启。
进一步地,所述后备箱控制模块还包括开启电机,所述开启电机安装在车辆后备箱且用于开启车辆后备箱。
本发明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后备箱自动开启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所述控制方法应用于上述车辆后备箱自动开启控制系统,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所述智能钥匙模块将检测到的所述智能钥匙的位置变化信息反馈到所述后备箱控制模块,所述位置变化信息为所述智能钥匙从远至近的位置状态变化;
步骤S2,所述信息采集模块采集人脚与与后备箱的距离状态信息,并将所述状态信息反馈到所述后备箱控制模块;
步骤S3,所述后备箱控制模块对所述智能钥匙模块和所述信息采集模块传递来的信息进行分析判断,控制后备箱的开启。
进一步地,步骤S1具体为:所述探测天线探测设置在钥匙中的所述钥匙感应单元是否存在从远至近的位置状态变化的位置变化信息,并将探测到位置变化信息反馈到所述后备箱控制模块的电控单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7183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可配置应用平台CAP的集成电路
- 下一篇: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