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通用型检测血小板细菌污染的荧光定量PCR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410363658.9 申请日: 2014-07-29
公开(公告)号: CN104372072A 公开(公告)日: 2015-02-25
发明(设计)人: 蒙青林;李勇;田晶晶;魏双施;王红梅;段生宝;丁少华;陈晔洲;李冬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
主分类号: C12Q1/68 分类号: C12Q1/68;C12Q1/04
代理公司: 苏州广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34 代理人: 刘述生
地址: 215163 江苏*** 国省代码: 江苏;3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通用型 检测 血小板 细菌 污染 荧光 定量 pcr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分子诊断和检测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通用型检测血小板细菌污染的荧光定量PCR方法。

背景技术

通过输血传播的病原体主要是病毒、细菌和原虫等,我国目前纳入血源筛查的项目仅有乙肝、丙肝、艾滋病毒和梅毒螺旋体。在输血的感染性风险中,细菌污染和败血症性输血反应尚未得到足够重视。血小板制品必须在(22±2)℃条件下振荡保存,这种环境下细菌污染的概率要高于其他血液成分细菌污染或病毒感染的概率,因此血小板制品有效保存期很短,一般规定是24小时或5天。研究表明,大约每3000单位的血小板制品中就有1个单位发生细菌污染,主要污染来源是献血者皮肤菌群,献血者存在无症状的菌血症以及在制备过程中发生的污染。发生细菌污染的血小板制品如果输注到病人体内,几乎无例外都要引起轻重程度不等的输血反应,甚至是致命的菌血症和败血症。美国血库协会(AABB)2004年规定所有血小板制品在输注前均应作细菌污染检测。我国卫生部在2004年专门讨论了血液制品的细菌安全问题,但至今还没有关于血液及血液成分细菌污染检测的相关法律法规出台。开展血小板细菌污染检测,既是为了保证临床血小板输注的安全,同时也是为了充分有效利用有限的血小板资源。

血小板细菌污染检测技术主要有三类:细菌培养检测、血清学免疫检测、核酸分子检测。目前以细菌培养检测方法作为金标准,其中通过FDA认证的有Bact/ALERT 细菌培养监测系统和PalleBDS细菌检测系统,均是基于细菌培养生长繁殖过程中的各种指标变化,如消耗的O2、累积的CO2、营养成分改变等,这种方法检测耗时较长,需要1~2天,会有漏检的情形发生。此外,通过FDA认证的PGD试纸条检测系统是采用细菌表面特异性抗原的单克隆抗体床旁快速检测血小板制品细菌污染,但该方法不能作为血小板质量控制检测方法,敏感性较差,对一些革兰氏阴性细菌不易检出。Scansystem系统则是利用单抗富集血小板滤过样本,对其中的细菌DNA用通透剂和荧光剂进行标记,并用激光扫描确定污染情况,该方法检测时间虽短,但灵敏度不高,最终结果判读标准复杂。目前,国内尚未开发血小板细菌制品污染相关的检测试剂及仪器。

核酸检测(Nucleic Acid Test,NAT)一般是对各种病原生物的特异性靶标核酸序列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在血液及血液制品的筛查和检测领域,核酸检测已经广泛用来检测样本是否存在病毒感染,以降低输血传播病毒性传染病的风险。如艾滋、乙肝、丙肝和梅毒(HIV,HBV,HCV,Tp)是血液相关样本法定检测的四项,目前都采用核酸检测或联合酶联免疫检测的方法进行确认。核酸检测技术平台主要是从PCR(聚合酶链式反应)、TMA(转录介导扩增)技术发展而来,其中的PCR技术应用最为广泛。

荧光定量PCR是从PCR技术发展而来,它是通过荧光染料或荧光标记的特异性的探针,对PCR产物进行标记跟踪,可实时监控反应过程,通过计算机对产物进行分析,省略普通PCR的后续鉴定步骤,极大地简化了定量检测的过程,而且真正实现了绝对定量。荧光定量PCR检测已经在临床疾病诊断,优生优育检测,动植物检验检疫,食品安全,科学研究等不同领域得到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通用型检测血小板细菌污染的荧光定量PCR方法,该方法检测快速、准确、可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通用型检测血小板细菌污染的荧光定量PCR方法,所述荧光定量PCR方法采用一对检测细菌的通用型引物、一条适用于通用型引物的人工内参、第一条荧光标记的荧光探针和第二条荧光标记的荧光探针,所述两条荧光探针采用不同的荧光标记,所述第一条荧光探针是用于检测细菌的通用型荧光探针,所述第二条荧光探针是用于检测人工内参的内参探针,采用常规的PCR扩增技术进行检测。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一对检测细菌的通用型引物为CR5-F上游引物和CR7-R下游引物,所述CR5-F上游引物为GTGTAGCIGTGAAATGCGTAGA,所述CR7-R下游引物为TTGCGICCGTAITCCCCAGGCGG,所述第一条荧光探针为CR6-probe 探针,所述CR6-probe 探针为6FAM-CAGGATTAGATACCCTG-BHQ1,扩增产物大小为202 bp。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6365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