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OIRD检测方法的生物芯片及其制造方法和检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355530.8 | 申请日: | 2014-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19164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1 |
发明(设计)人: | 吕惠宾;戴俊;金奎娟;王灿;杨国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21/21 | 分类号: | G01N21/21 |
代理公司: | 北京泛华伟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0 | 代理人: | 王勇;王博 |
地址: | 10019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oird 检测 方法 生物芯片 及其 制造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斜入射光反射差检测方法的生物芯片,包括:衬底,由硅或锗构成;固定到所述衬底上的生物样品。所述衬底与所述生物样品之间还可具有透明缓冲层。本发明还提供了这种生物芯片的检测方法和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物芯片及其检测方法,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斜入射光反射差(oblique-incidence reflectivity difference,OIRD)检测方法的生物芯片及其制造方法和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生命科学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如蛋白、核酸、糖类等每一类都包含了上万种不同的生物分子,其小分子更是不计其数。因此生物分子的检测及其相互作用研究对生命科学中的基础研究、医学研究、新型药物研发以及临床等领域都是十分重要和有意义的,已发展成为生命科学中最为活跃的前沿领域之一。
为了研究众多生物分子的特性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在20世纪九十年代出现了生物芯片技术,生物芯片一次可平行的同时检测上万个生物样品点的相互作用,被称之为20世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微量分析技术之一。但到目前为止,在检测生物芯片方面,还是以荧光为代表的标记方法占统治地位。标记法不仅过程复杂、费时费力成本高,尤其是标记分子的引入,可能影响或改变被检测生物分子的结构和活性。因此生命科学领域急需无标记、高通量的检测技术和方法。
近年来发展了OIRD检测方法,可无标记、高通量地检测和研究生物分子及其相互作用。OIRD检测方法的基本原理是,使一束在p偏振和s偏振之间周期性变化的调制光斜入射到被检测物质(例如生物芯片上的生物样品)表面,并测量反射光的s和p两个偏振分量的差值,从而检测和研究物质表面在微纳尺度上的变化和特性。图1示出了一个OIRD检测装置的基本原理图。如图1所示,OIRD检测装置主要包括:He-Ne激光器11,用于输出p偏振光;光弹调制器12,用于把He-Ne激光器11输出的p偏振光调制为频率(Ω)为50 kHz,在p偏振和s偏振之间周期性变化的调制光;相移器13,可在调制光的p偏振和s偏振分量之间引入一个固定的位相差,用于基频信号调节;第一透镜14,使调制光聚焦后,斜入射到被检测的生物样品16的表面;透镜18,用于聚焦被生物样品16表面反射的反射光;检偏器19,通过调节其光轴与偏振光方向之间的夹角,对倍频信号进行调节;光电二极管探测器120,用于检测经过偏振分析器19的反射光,并将光信号转变为电信号;第一、第二锁相放大器121、122,分别检测反射光差值的基频和倍频信号,其生成的数据由计算机采集和处理。对于不同的生物样品、或同一样品的不同浓度、或生物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OIRD检测装置得到的基频和倍频信号会有所不同,从而可获得生物分子或生物分子之间相互作用的信息。
关于OIRD检测生物芯片方法的进一步具体细节,例如可参考文献1:Xu Wang,etal.,J Appl Phys,2010,107,063109,文献2:S.Liu et al.,Appl.Phys.Lett.,2004,104,163701,文献3:He Liping,et al.Sci China Phys Mech Astron,2014,57,615,中国发明专利ZL201010128589.5、ZL200810057538.4、ZL200810101699.5等。
已有的研究结果表明,OIRD检测方法是目前无标记、高通量地检测生物芯片的最好方法之一。但是目前的OIRD检测方法的检测灵敏度和分辨率尚需要进一步提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OIRD检测方法的生物芯片,可提高检测灵敏度和分辨率。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斜入射光反射差检测方法的生物芯片,包括:
衬底,由硅或锗构成;
固定到所述衬底上的生物样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5553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