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含梯度折射率材料的电润湿型可变焦液体透镜有效
申请号: | 201410353659.5 | 申请日: | 2014-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91345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04 |
发明(设计)人: | 袁良;范纪红;李元;李宏光;谢毅;张博妮;张建付;曹锋;孙宇楠;姜昌禄;郭羽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应用光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2B3/14 | 分类号: | G02B3/14;G02B26/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10065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梯度 折射率 材料 润湿 变焦 液体 透镜 | ||
1.一种含梯度折射率材料的电润湿型可变焦液体透镜,包括腔体(2)、导电液体(3)和绝缘液体(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透镜(1)和第二透镜(5),第一透镜(1)为梯度折射率材料制作的正焦距平凸透镜,其前表面为球面(1-1),后表面为平面(1-2)并通过化学气相沉积法镀有ITO导电膜(1-3);腔体(2)为可伐材料制作的顶部开有通孔的倒U形圆柱体,其圆柱内表面及顶部内外表面均涂覆疏水介电膜(2-1);导电液体(3)是氯化钠和水混合而成的电解质溶液;绝缘液体(4)由硅油DC704和二溴己烷混合而成;第二透镜(5)为梯度折射率材料制作的负焦距平凹透镜,其前表面为平面(5-1),后表面为球面(5-2),第二透镜(5)的外径与所述腔体(2)的外径相同;
所述腔体(2)的底部通过高频加热焊接法焊接在第二透镜(5)的前表面(5-1)上;在腔体(2)的内部按照1︰1的体积比依次注入所述绝缘液体(4)和所述导电液体(3),其中绝缘液体(4)与所述第二透镜(5)接触;正极导线(6-1)焊接在所述腔体(2)的圆柱外表面上,负极导线(6-2)焊接在所述导电膜(1-3)上,导电膜(1-3)与腔体(2)的顶部通过高频加热焊接法连接;
所述第一透镜(1)和第二透镜(5)的梯度折射率材料采用光学玻璃或光学塑料或光学晶体,第一透镜(1)和第二透镜(5)的折射率分布都应满足下述公式:
式中,A、B、C均为第一透镜或第二透镜的梯度折射率系数,z为以第一透镜前表面(1-1)顶点或第二透镜前表面(5-1)顶点为坐标原点且沿光轴正向的坐标值,n(z)是光轴上z点坐标值所对应的折射率,当z=0时,n(z)=A0.5;
与此同时,所述电含梯度折射率材料的电润湿型可变焦液体透镜的球差和色差应满足以下一组公式:
Ci=Φi/υi
式中:SⅠ是电润湿型可变焦液体透镜的总球差;SIG是第一透镜或第二透镜的球差;SⅠC是电润湿型可变焦液体透镜的总位置色差;SⅠCG是第一透镜或第二透镜的位置色差;hi为光线在第i面上的高度,i代表相邻介质的光学表面,其中,i=1为第一透镜的前表面,i=2为第一透镜的后表面,i=3为导电液体与绝缘液体的分界面,i=4为第二透镜的前表面,i=5为第二透镜的后表面;ui为光线在经过第i面时与光轴的夹角;ni为光线到达第i面前所经介质的折射率;Φi为绝缘液体或导电液体的光焦度;υi为其阿贝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梯度折射率材料的电润湿型可变焦液体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1)的中心厚度为0.5mm,其梯度折射率系数A=1.870942,B=0.202675,C=0.370541;第一球面(1-1)的曲率半径为-21.32mm,口径为3mm;所述第二透镜(5)的中心厚度为1mm,其梯度折射率系数A=-1.712654,B=0.215945,C=0.347586;第二球面(5-2)的曲率半径为-10.28mm,口径为4mm;所述疏水介电膜(2-1)依次由16μm厚的聚对二甲苯C膜层、35μm厚的聚酰亚胺膜层和0.1μm厚的特氟龙AF1600膜层构成,其中,聚对二甲苯C膜层与所述腔体(2)的表面接触;所述导电液体(3)中氯化钠和水的质量比为8︰2;所述绝缘液体(4)中硅油DC704和二溴己烷的质量比为9︰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应用光学研究所,未经西安应用光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53659.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视角偏转结构棱镜膜
- 下一篇:多剂量分区域扫描的车辆快速检查系统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