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飞机装配线人员生产能力的解算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10349799.5 | 申请日: | 2014-07-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236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29 |
发明(设计)人: | 辛博;余剑峰;张杰;李原;宋海东;赵小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北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Q50/00 | 分类号: | G06Q50/00 |
代理公司: | 西北工业大学专利中心 61204 | 代理人: | 王鲜凯 |
地址: | 710072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飞机 装配线 人员 生产能力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人员生产能力的解算方法,特别涉及一种飞机装配线人员生产能力的解算方法。
背景技术
所谓人员生产能力,通常指操作者完成某种作业所具备的生理及心理特征,综合体现在所蕴藏的内部潜力,该潜力可以从操作者生产单位数量产品的耗时间接体现出来。对于飞机等复杂产品的装配线,在其布局及组织条件给定的前提下准确求解并预测人员的生产能力,不仅有益于辅助现场管控人员快速定位“瓶颈”站位及生产制约因素,提高生产计划的可执行度;也有助于考核绩效,满足工人的公平感。但由于现阶段飞机装配过程仍属于劳动密集型作业,具有高度的复杂性与非线性,装配线整体及局部的生产能力受到诸多不确定因素制约,如产品的复杂度、工人的经验和熟练程度以及装配现场的工况条件等,导致对人员生产能力的解算过程充满了不确定性和混沌。
现有的生产能力求解方法一般采用经验预估法、运筹学领域中的线性规划法等。这些方法对生产批次较大的连续型工业流水线(如服装、电子产品等)的产能求解,普适性较强,在其工程应用领域内的求解结果能够有效反映生产线的生产效能特性。其中,文献1“申请公开号是CN103400221A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多维度层次化生产能力核算方法。该方法从资源、组织和时间三个维度核算生产能力的流程:步骤一:使用设备模型表征设备生产能力;步骤二:使用生产线模型表征生产线生产能力;步骤三:使用车间模型表征车间生产能力;步骤四:使用生产工厂模型表征生产工厂生产能力;步骤五:使用企业模型表征随企业有效工作时间和产品额定工时变化的企业生产能力。
文献1公开的方法可以准确的描述企业的生产能力,解决了资源分属于不同组织,不同层次,不同时间段的问题,同时解决了生产能力随时间随时变化的问题。但针对飞机装配线这类复杂离散系统的人员产能求解,其计算班组人员生产能力方法为有效工时乘以人员工作效率再除以额定工时,即属于线性规划法,产能求解模型过于简化,并忽略诸多生产中影响产能的现实因素,导致产能解算结果过于理想化,与实际生产过程偏差较大。
而采用经验预估法求解生产能力主要以定性分析为主,该方法强烈依赖于现场管理人员的经验水平及管控能力,求解结果的准确度难以保证。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多维度层次化生产能力核算方法精度低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飞机装配线人员生产能力的解算方法。该方法首先将装配过程分解至装配作业元素,然后根据分解结果计算系统内各个装配单元所耗的理论工时,并以人员有效工时为标准,分别考虑装配准确度等级、学习效应及装配强度三个影响人员生产能力的主导因素,定量化修正理论工时,最后通过各工序的人员有效工时结果求解其他产能关键参数,推算出整个装配线在单位时间内的生产能力。测试表明,本发明方法可以提高求解精度。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飞机装配线人员生产能力的解算方法,其特点是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基于航空产品特性,根据产品组部件的结构特征以及装配工艺的流程特点,将装配作业按照工序的划分标准及规则,分解至底层装配作业元素。
步骤二、采集装配现场数据,选定平均操作水平、工龄3~5年的标准装配工人,测量装配工人完成每种装配作业元素的标准作业时间,用秒表多次测量后取平均值。再根据标准工艺文件统计出每种装配元素的操作数量,累积计算后解得各个装配站及站内工序的理论人员工时数Hi、Hij分别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北工业大学,未经西北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4979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