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飞机装配线人员生产能力的解算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10349799.5 | 申请日: | 2014-07-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236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29 |
发明(设计)人: | 辛博;余剑峰;张杰;李原;宋海东;赵小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北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Q50/00 | 分类号: | G06Q50/00 |
代理公司: | 西北工业大学专利中心 61204 | 代理人: | 王鲜凯 |
地址: | 710072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飞机 装配线 人员 生产能力 方法 | ||
1.一种飞机装配线人员生产能力的解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基于航空产品特性,根据产品组部件的结构特征以及装配工艺的流程特点,将装配作业按照工序的划分标准及规则,分解至底层装配作业元素;
步骤二、采集装配现场数据,选定平均操作水平、工龄3~5年的标准装配工人,测量装配工人完成每种装配作业元素的标准作业时间,用秒表多次测量后取平均值;再根据标准工艺文件统计出每种装配元素的操作数量,累积计算后解得各个装配站及站内工序的理论人员工时数Hi、Hij分别为:
式中,NA表示装配站的数量,i=1,2,…,NA表示装配站序号,j=1,2,…,Ni表示站内工序序号,k=1,2,…,Nij表示每个工序内包含的装配作业元素的序号,Nijk、hijk分别表示每种装配元素的操作数量和平均耗时;
步骤三、基于飞机装配精度等级划分及影响度,将准确度要求划分为不同等级,建立准确度等级权重系数矩阵A(m×n),且满足其中,m为准确度类型标示,划分为5类;n为准确度区域分类标示,划分为4类;
设工序j对应的准确度等级修正系数为aj,并取放大系数μ,使aj=μamn∈[1,3],保证修正后工时的边界范围;将A(m×n)中的最小权重值0.03为基准,令0.03μ≈1,取μ=35,获得每个工序的准确度修正系数amn=μ×aj;
步骤四、根据公式(3)、公式(4),计算高斯学习效应修正系数γ;
Hx=γ·Hij=xlgc/lg2·Hij (3)
式中,x为装配系统的累积批/架次产量;Hx为第x批次的工序工时;c为改进的非线性高斯学习率,表示产量加倍时单位作业工时下降的幅度,其变化服从单调减区间内的Gauss函数;c0为进入稳态后的学习率;b为常数,用于控制高斯函数的散布区间;
步骤五、根据工人执行操作的工作姿态作为主导因素进行划分装配强度等级,以工人在站立姿态操作为基准,归纳出不同工作姿态对应的劳动产出率η;同时,考虑人员不可避免的疲劳及生理作用,引入宽放率KF,表示因疲劳以及休息、上厕所等生理需要使作业时间延迟的宽放作用;设λ为装配强度修正系数,根据公式(5)解出各个工序的装配强度系数λj;
λj=(1+KFj)/ηj (5)
步骤六、根据步骤二中解出的理论人员工时数,综合公式(1)~(5),推得任意装配站i中工序j的人员有效工时总数Tij/h为
由公式(7)求得装配站i的生产周期Ti/d及节拍Ci/d为:
式中,Wij为每道工序所分配的装配人员数;hd/h为每日制度工作小时数;Dc为每日的制度班次;Oi为装配站的装配资源点数,表示该站位配置的并行的生产资源套数;
基于公式(7)的结果,求出整个装配线的理论预测装配周期TP及节拍CP为:
最后,根据公式(9)解出飞机装配线在单位时间Tu/d的装配数量Q为
式中,CPx表示不同架次x对应的装配线生产节拍,Th表示单位时间Tu中包含的非工作日时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北工业大学,未经西北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49799.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