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发动机罩有效
申请号: | 201410349541.5 | 申请日: | 2014-07-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318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05 |
发明(设计)人: | 俞松松;邢树鑫;韩国胜;樊顺科 | 申请(专利权)人: | 柳州柳工挖掘机有限公司;柳工常州挖掘机有限公司;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B77/13 | 分类号: | F02B77/13 |
代理公司: | 广西南宁汇博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5114 | 代理人: | 邓晓安 |
地址: | 545100 广西壮***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动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工程机械,尤其涉及一种尤其涉及工程机械上使用的发动机罩。
背景技术
随着环境噪声要求的不断提高,挖掘机的机外辐射噪声也列入了国家法令法规控制范围,且挖掘机机外辐射噪声限值也逐年降低。现有工程机械如挖掘机的风扇噪声是机外辐射噪声的最主要贡献之一,风扇噪声的主要成分是旋转基频噪声及其二次谐波噪声。现有挖掘机的发动机罩大多为单层结构,且发动机罩上开有透气孔,单层结构的发动机罩即其上的透气孔使得发动机罩阻挡风扇噪声的效果较差,不能在工程机械的消声减噪中起到很大的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单层发动机罩消声减噪作用弱的缺点而提供中消声减噪效果好的发动机罩。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构造一种发动机罩,该发动机罩包括外壳体和内层板,外壳体与内层板之间形成中空夹层,外壳体上设置有呈网格状排布的外通风孔,内层板上设置有呈网格状排布的内通风孔,内通风孔在内层板上的设置区域在外壳体的垂直投影和外通风孔在外壳体上设置区域相错开。本发明中将发动机机罩设计为双层结构,通过相互错开的内通风孔和外通风孔设置区域,增强机罩的隔声效果,以降低发动机本体噪声、风扇高频噪声的透射。
在本发明的发动机罩中,在外壳体与内层板之间设置隔板,隔板将中间隔层分隔成共振腔和开放腔,开放腔与内通风孔和外通风孔均连通,即内通风孔和外通风孔分别对应设置部分外壳体和内层板上,但该部分的外壳体和内层板是用于构成开放腔,共振腔通过至少一个共振颈管与开放腔连通。利用赫尔姆兹声学共振原理,对风扇的基频噪声、二次谐波噪声等低频噪声进行共振削弱。
在本发明的发动机罩中,共振颈管位于共振腔内,其一端固定在隔板上与开放腔连通,另外一端为封板,封板上设置有若干个圆形小孔与共振腔连通。在共振颈管的末端用设有小圆孔的封板连通共振腔,可提高共振腔的高频消声量。
本发明为实现其目的,提供的另外一种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发动机罩,其包括外壳体、内层板、隔板,外壳体与内层板之间形成中空夹层,外壳体上设置有外通风孔,内层板上设置有内通风孔,隔板设置在外壳体与内层板之间,隔板将中空夹层分隔成共振腔和开放腔,开放腔与内通风孔和外通风孔均连通,即内通风孔和外通风孔分别对应设置部分外壳体和内层板上,但该部分的外壳体和内层板是用于构成开放腔。共振腔通过至少一个共振颈管与开放腔连通。共振颈管位于共振腔内,其一端固定在所述隔板上与开放腔连通,另外一端为封板,所述封板上设置有若干个圆形小孔与共振腔连通。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将发动机机罩设计为双层结构,通过交错布置内层板与外壳体上的通风孔,增强机罩的隔声效果,以降低发动机本体噪声、风扇高频噪声的透射。利用声学共振原理,降低风扇基频及二次谐波等低频噪声,同时通过优化发动机机罩通风口的布置,不增加出风阻力的前提下,又增强机罩的隔声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一中发动机罩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一中发动机罩的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一中发动机罩的共振颈管的侧视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一中发动机罩的共振颈管的剖视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二中发动机罩的俯视图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二中发动机罩的仰视图。
图中零部件名称及序号:
外壳体1、内层板2、外通风孔3、内通风孔4、隔板5、开放腔6、共振腔7、共振颈管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具体实施方案。
实施一:
如图1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发动机罩为一款挖掘机的机罩,包括外壳体1,外壳体呈罩状,外壳体1内设置有内层板2,外壳体1与内层板2之间形成中空夹层,在外壳体1上设置有外通风孔3,在内层板2上设置有内通风孔4,内层板上内通风孔4的设置区域在外壳体上的垂直投影与外壳体上外通风孔3的设置区域相互错开。在外壳体1与内层板2之间设置隔板5,隔板5将中空夹层分隔成共振腔7和开放腔6两部分,其中开放腔与内通风孔和外通风孔均连通,共振腔7通过三个直径和长度各异的共振颈管8与开放腔6连通。如图3、图4所示,共振颈管8位于共振腔7内,其一端固定在隔板5上与开放腔6连通,另外一端为封板,封板上设置有若干个圆形小孔与共振腔7连通。在本实施例中,共振颈管8与共振消声频率的关系满足以下公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柳州柳工挖掘机有限公司;柳工常州挖掘机有限公司;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柳州柳工挖掘机有限公司;柳工常州挖掘机有限公司;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4954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