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结构板及其板芯、板芯的加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339021.6 | 申请日: | 2014-07-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7056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01 |
发明(设计)人: | 孙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孙毅 |
主分类号: | B27D1/04 | 分类号: | B27D1/04;B27D1/06;B27D1/08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罗满 |
地址: | 北京市朝阳区北苑筑***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结构 及其 加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人造板材的制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结构板及其板芯、板芯的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由于木材资源紧缺,导致实木价格昂贵,同时,实木的木材本身具有很强的内应力,无法满足现代建筑家具中对木材的性能要求。并且,采用实木木材也不符合保护树木资源的社会要求。因此,人造板应运而生,对人造板的性能的进一步开发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现有技术中,人造板主要为定向结构板,又称定向刨花板,将刨花以一定方向排列,水平压制而成,其板芯是刨花在水平方向的无序排列后叠压成型。如此,制成的产品挠度变形大,抗内应力变形差,适用范围小。
并且,人造板中采用实心木材或木材切片压合制成,产品的重量较大,耗材量也较大;并且,在压合制品时,需要消耗大量的胶进行粘合,不仅浪费资源,且导致产品的甲醛含量较高,不符合环保的生产要求。
现行的结构板在生产中,其板芯需要采用特定的模具压合成型,由于模具的规格的限制,导致板材的厚度规格的种类比较局限,制约了板材的后期加工利用。同时,现行的结构板的板芯通常为一种材质构成,对声波震动产生的传导方向一致,无法有效削弱声波传导,故现行的结构板的隔音效果较差。
有鉴于此,如何提高结构板的强度、增强结构板的承载能力,并有效降低木材资源的消耗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基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承载能力大、结构刚度高的结构板,并有效降低木材资源的消耗。
本发明提供一种结构板的板芯,所述板芯设有多组结构单元,所述结构单元沿所述结构板长度方向依次相叠压粘合;
每组所述结构单元均包括沿所述结构板长度方向叠压以形成框剪结构的基体和相对于所述基体倾斜设置的剪力体;
所述基体具有连续的横向承压体以及沿所述结构板厚度方向延伸的竖向承压体,所述剪力体包括至少两层剪力层,各所述剪力层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剪力片条,所述剪力片条与相邻所述剪力层位置对应的所述剪力片条交叉叠压。
优选地,所述横向承压体和所述竖向承压体一体设置形成板片。
优选地,所述基体包括多个沿所述结构板厚度方向延伸且间隔设置的横向承压片条和竖向承压片条,所述横向承压片条为所述横向承压体,多个所述竖向承压片条形成所述竖向承压体。
优选地,所述基体包括两个所述横向承压片条,分别位于所述板芯的顶部和底部;或,所述基体包括一个所述横向承压片条,位于所述板芯中部。
优选地,多个所述竖向承压片条依次等距离间隔设置;所述竖向承压片条的位置对应于所述剪力层的空隙处。
优选地,各所述剪力层的所述剪力片条均等间距地平行设置。
优选地,所述剪力片条的承压侧壁长度等于其相邻所述剪力层位置对应的所述剪力片条之间的间距。
优选地,相邻两层所述剪力层相叠压的两所述剪力片条的交叉角度为45°。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结构板,包括板芯,所述板芯为以上所述的板芯。
优选地,所述板芯的承压平面粘合有面板,以形成所述结构板的表层。
本发明提供的结构板的板芯结构刚度高,承载能力强。具体地,该板芯设有多组结构单元,且各结构单元沿结构板长度方向依次相叠压粘合,从而,形成板芯的承压平面。每组结构单元均包括基体和剪力体,其中,剪力体相对于基体倾斜设置,且同样沿结构板长度方向,剪力体与基体向叠压,从而形成框剪结构。对于基体,具有连续的横向承压体以及沿结构厚度方向延伸的竖向承压体,其中,承压侧壁与承压体起到框架的作用,能够承受结构板受到的拉力及压力;而对于剪力体,包括至少两层剪力层,且各剪力层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剪力片条,相邻两层剪力层的剪力片条交叉叠压,以形成剪力结构,从而能够与基体的框架结构共同作用,有效分解结构板承受的外力。
如此,采用上述结构,使外力在结构单元的框剪结构中有效分解,规避集中受力时,结构板的局部产生挠度变形,提升结构板承受压力的能力。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结构板板芯的加工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形成基体和相对于所述基体倾斜设置的剪力体,二者形成框剪结构,所述基体具有连续的横向承压体以及竖向承压体;
所述剪力体按照下述方式形成:
预备多个片条;
将多个所述片条间隔设置形成一层剪力层,最终形成至少两层所述剪力层;
所有所述剪力层依次叠压,并使所述片条与相邻所述剪力层位置对应的所述片条交叉叠压;
所述基体和所述剪力体叠压形成一组结构单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孙毅,未经孙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3902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