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止连铸过程中圆坯跑偏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337535.8 | 申请日: | 2014-07-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84549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2-08 |
发明(设计)人: | 姚北虎;何娅 | 申请(专利权)人: | 攀钢集团成都钢钒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D11/16 | 分类号: | B22D11/16;B22D11/124;B22D11/12 |
代理公司: | 北京铭硕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86 | 代理人: | 邢伟,谭昌驰 |
地址: | 610303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止 过程 中圆坯跑偏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冶金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讲,涉及种防止连铸过程中铸坯跑偏的方法。
背景技术
某企业电炉炼钢厂的圆坯连铸机采用的是上世纪90年代英国某钢厂的二手设备,该连铸机在国外的生产规格主要有Φ310mm、Φ388mm、Φ430mm三种,拉矫机孔型直径为Φ450mm,属于大断面的连铸机,整体设计装配水平为上世纪80年代的水平。这套连铸机引进国内后,虽然经过多次改造,但核心设备(振动系统、二次冷却系统)未作改动,并且,因生产需要,新增四种断面规格(即Φ350mm、Φ280mm、Φ220mm、Φ200mm)。由于连铸规格多、尺寸变化跨度大、设备设计陈旧、运行精度较低,该连铸机在一年的连铸生产中出现跑偏事故32次,尤其在小规格(Φ200mm、Φ220mm)铸坯的生产中显得尤为突出,以致生产组织极为困难,铸坯废品率大大增加,严重影响了电炉厂的生产秩序和产品的质量控制。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一个或多个问题。例如,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解决上述小规格铸坯发生跑偏事故的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止连铸过程中圆坯跑偏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控制结晶器出口足辊段的喷嘴喷出的水汽呈伞状,并采用调弧样规检查结晶器铜管和足辊段的弧度,以确保结晶器铜管外弧、足辊段外弧足辊紧贴调弧样规,其中,控制足辊段左右足辊和调弧样规的间隙在1mm以内;控制结晶器振动平台的水平度在±3mm以内;控制连铸机弧形段的托辊与大弧样板的间隙在1mm以内;在二冷段辊道现有空间内增设一组或多组侧向辊子组以及液压自锁机构,所述侧向辊子组包括分别设置在圆坯左右两侧的两个侧向辊子,所述两个侧向辊子之间的距离可调节,并且当所述两个侧向辊子之间的距离为最大值时,引锭杆能够自由通过;并且,通过所述液压自锁机构能够控制所述侧向辊子组的侧向辊子之间保持预定距离以防止圆坯跑偏。
根据本发明防止连铸过程中圆坯跑偏的方法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两个侧向辊子之间的距离能够在350~550mm内调节。
根据本发明防止连铸过程中圆坯跑偏的方法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圆坯的直径为200~430mm。
根据本发明防止连铸过程中圆坯跑偏的方法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圆坯的直径为200~220mm,并且所述圆坯在生产直径为310~430mm的连铸机上生产。
根据本发明防止连铸过程中圆坯跑偏的方法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拉矫机的孔型直径为450mm。
根据本发明防止连铸过程中圆坯跑偏的方法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方法还包括设置拉矫机垫块,以确保浇注时1#、4#辊能压下浇铸并利用拉矫机辊面弧形纠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包括:有效地防止了圆坯在连铸生产过程中发生跑偏事故,特别是小规格(直径为200~220mm)的圆坯跑偏问题得到了解决,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电炉厂小规格铸坯的废品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了铸坯产品质量。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示例性实施例详细地描述根据本发明的防止连铸过程中圆坯跑偏的方法。
Φ200mm、Φ220mm规格铸坯在生产过程中,拉速快,红坯刚性低极易产生跑偏,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小规格铸坯跑偏事故的问题,发明人对跑偏事故可能产生的原因做了系统的梳理并提出了以下针对小规格(Φ200mm、Φ220mm)圆坯跑偏事故的防治办法:
A、控制结晶器出口足辊段的喷嘴喷出的水汽呈伞状,并采用调弧样规检查结晶器铜管和足辊段的弧度,以确保结晶器铜管外弧、足辊段外弧足辊紧贴调弧样规,其中,控制足辊段左右足辊和调弧样规的间隙在1mm以内。
B、控制结晶器振动平台的水平度在±3mm以内。
C、控制连铸机弧形段的托辊与大弧样板的间隙在1mm以内。
D、在二冷段辊道原有空间内增设一组或多组侧向辊子组以及液压自锁机构,所述侧向辊子组包括分别设置在圆坯左右两侧的两个侧向辊子,所述两个侧向辊子之间的距离(即开档)可调节,并且当所述两个侧向辊子之间的距离为最大值时,引锭杆能够自由通过;并且,通过所述液压自锁机构能够控制所述侧向辊子组的侧向辊子之间保持预定距离以防止圆坯跑偏。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两个侧向辊子之间的距离能够在350~550mm内调节。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圆坯的直径为200~430mm。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圆坯的直径为200~220mm,并且所述圆坯在生产直径为310~430mm的连铸机上生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攀钢集团成都钢钒有限公司,未经攀钢集团成都钢钒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3753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