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联式非对称型船用风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10336889.0 | 申请日: | 2014-07-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8552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08 |
发明(设计)人: | 胡以怀;唐娟娟;何建海;薛树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海事大学 |
主分类号: | B63H9/04 | 分类号: | B63H9/04 |
代理公司: | 上海信好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49 | 代理人: | 徐雯琼 |
地址: | 201306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联式非 对称 型船用 风帆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风帆助航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多联式非对称型船用风帆系统。
背景技术
能源供应紧张,油价不断上涨,给船舶运输企业带来很大的压力。海洋风能资源丰富,风帆助航就是将风力作为船舶推进的辅助动力。目前,风帆助航装置大多安装在船舶主甲板的船中位置,而且为了便于操纵帆面都是对称设计以减小转帆力矩。各风帆分别控制实现帆的转动和收放,需要多套控制系统。特别是由于风帆装置安装在船中位置,会遮挡驾驶台视线。为了不妨碍航行视线,风帆面就需要高于驾驶台,这样又会大大提高船舶的重心高度和横倾力矩,减小船舶的稳性,对船舶航行安全造成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联式非对称型船用风帆系统,可以安装在船舶两侧从而为驾驶台留出视线,且帆面最低高度可以与主甲板平齐,大大增加了船舶稳性。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多联式非对称型船用风帆系统,安装于船舶两侧,其特征是,包含:多个非对称型风帆以及拉索,所述多个非对称型风帆通过拉索串联组合,实现帆面迎风角度的联动控制;
其中,所述的非对称型风帆包含:
转动机构,其设在船甲板边缘;
风帆框架,其设在转动机构上;
风帆,其设在风帆框架内,所述风帆框架带动风帆绕转动机构转动,以调节帆面迎风角度;
一对设于风帆两面上的支撑杆,其与拉索连接,所述的每根支撑杆的两端分别与风帆框架连接。
上述的一种多联式非对称型船用风帆系统,其中,所述的转动机构包含:转轴、设在船甲板边缘的底座;所述转轴垂直设在底座内;所述的风帆框架固设在转轴上。
上述的一种多联式非对称型船用风帆系统,其中,所述的风帆包含:帆面、多根横骨架、多个滑块;
所述的每根横骨架的两端分别设有滑块;
所述的多个横骨架平行间隔排布在帆面上。
上述的一种多联式非对称型船用风帆系统,其中:所述的风帆框架包含一对开口相对设置的槽型竖杆,以及一对平行设置的横杆;
所述的一对横杆包含顶杆和底杆,所述的每根槽型竖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的顶杆和底杆连接形成框架,所述的风帆两侧的滑块分别设于所述的一对槽型竖杆内,使风帆固定在竖直平面内,滑块在槽型竖杆内上下滑动。
上述的一种多联式非对称型船用风帆系统,其中:所述的转轴顶部设有第一定滑轮,底部设有手轮。
上述的一种多联式非对称型船用风帆系统,其中:所述的底杆外侧设有第二定滑轮,所述的顶杆外侧设有第三定滑轮,所述的底杆上在第二定滑轮的对应部位以及顶杆上在第三定滑轮的对应部位分别设有一道缝隙。
上述的一种多联式非对称型船用风帆系统,其中:还包含拉绳,所述拉绳依次穿过所述第一定滑轮、第三定滑轮、顶杆上的缝隙、多根横骨架、底杆上的缝隙、第二定滑轮以及手轮,形成闭合的拉绳圈,摇动手轮使风帆帆面升降。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采用拉索传动的方式对风帆的转动进行联动控制,便于同时调节所有风帆的迎风角度,大大简化了风帆的操纵装置;采用非对称的风帆面便于安装在船舶的两舷位置,从而避免了对驾驶台视线的干扰,且整个帆面能够下降到主甲板高度,大大增加了船舶的稳定性,也便于风帆的维护保养。
附图说明
图1为非对称型风帆的前视图;
图2为非对称型风帆的立体图;
图3为风帆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的A-A向视图;
图5为本发明一种多联式非对称型船用风帆系统的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中电动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通过详细说明一个较佳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阐述。
如图5所示,一种安装于船舶两侧的多联式非对称型船用风帆系统,其包含多个非对称型风帆以及拉索7,所述的多个非对称型风帆通过拉索7串联组合,实现帆面迎风角度的联动控制。
如图1所示,所述的非对称型风帆包含:转动机构、风帆框架、风帆1及一对与拉索7连接的支撑杆2;所述的转动机构包含转轴3、设在船甲板边缘的底座4;所述转轴3垂直设在底座4内,底座4内部设有转盘,起到保护作用并带动转轴3的转向;所述的风帆框架固定设在转轴3上;所述的风帆1设在风帆框架内;所述的一对支撑杆2设于风帆1的右侧两面,每根支撑杆2的上下两端分别与风帆框架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海事大学,未经上海海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3688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