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CpG核酸药物输送系统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10336649.0 | 申请日: | 2014-07-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278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05 |
发明(设计)人: | 朱钰方;陶翠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48/00 | 分类号: | A61K48/00;A61K31/711;A61K47/04;A61P37/08 |
代理公司: | 上海德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04 | 代理人: | 郁旦蓉 |
地址: | 20009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cpg 核酸 药物 输送 系统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CpG核酸药物输送系统及其制备方法,属于药物制剂领域。
背景技术
花粉过敏是人们生活中常见的过敏症状,严重的还会诱发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及肺心病等,若不及时进行治疗可能危及生命。目前,全世界的花粉过敏患病率已达到约5%~10%,我国的病人也在逐年增多。发病机理是过敏体质的人的鼻粘膜上的肥大细胞中含有免疫球蛋白IgE(Immunoglobulin E),入侵的花粉与IgE抗体结合,使肥大细胞脱粒,释放出过敏介质组胺,而组胺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从而引起黏膜水肿、腺体分泌增加及瘙痒等过敏反应。
传统的花粉过敏防治方法主要是避免过敏源和采用抗组胺药、类固醇激素药等以控制和缓解过敏症状,降低机体对抗原的敏感性,但这无法从根本上治愈花粉过敏。研究发现,机体内免疫球蛋白IgG(Immunoglobulin G)抗体能与IgE抗体竞争肥大细胞表面受体而封闭IgE抗体,从而抑制IgE抗体与花粉的反应,从根本上抑制花粉过敏的发生。
在抗原提呈细胞和B细胞中,CpG寡脱氧核苷酸(Cytosine-phosphorothioate-guanine Oligodeoxynucleotide)能够被细胞内涵体膜上的toll样受体TLR9(Toll-like receptor9)识别而诱导免疫反应,包括分泌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IL-12)、I型干扰素(IFN-α/β)等细胞因子,进而促进IgG抗体的分泌。因此,有效输送CpG核酸药物到抗原提呈细胞和B细胞内活化TLR9,促进机体内IgG抗体的高水平分泌,可以从根本上抑制和治疗花粉过敏。但是,跟很多蛋白质和DNA一样,CpG寡脱氧核苷酸本身很容易在细胞外被DNA酶(DNase)、血清等分解而不能进入细胞活化TLR9。
文献报道的CpG核酸药物输送系统主要包括通过病毒携带CpG核酸药物的输送系统、通过有机质材料携带CpG核酸药物的输送系统和通过无机纳米颗粒携带CpG核酸药物的输送系统等。通过病毒携带CpG核酸药物的输送系统的输送效率最高,但是会引起免疫原反应,且病毒载体自身存在一定的危险性,价格也较为昂贵,限制了该输送系统的使用。有机质材料主要有有机胶束、脂质体、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等,但是由于这些材料的热化学稳定性差而导致释放不可控,同时也有免疫反应,使得其应用也受到很多限制。无机纳米颗粒是目前研究较多的一类CpG核酸药物载体,例如磷酸钙、氮化硼、氧化硅、氧化锰等,虽然这些无机纳米颗粒制备可控,毒性较低,可功能化修饰,但其CpG核酸药物携带量小、输送效率低。
文献曾报道了SBA-15介孔氧化硅颗粒用于输送CpG核酸药物至293XL-hTLR9细胞,由于SBA-15介孔颗粒为直径500纳米、长径比为2的短棒较大尺寸颗粒,细胞较难摄取介孔颗粒,所以其CpG核酸药物输送系统的输送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CpG核酸药物输送系统及其制备方法的方法,以解决上述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CpG核酸药物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含载体及储存在载体中的CpG核酸药物,1mg载体中储存有50~155μg的CpG核酸药物,其中,载体为用氨基硅烷偶联剂修饰的介孔氧化硅纳米颗粒,颗粒粒径为50nm~100nm,介孔孔径为2nm~15nm,CpG核酸药物为CpG寡脱氧核苷酸,含有12~72个碱基对。
另外,上述CpG核酸药物输送系统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氨基硅烷偶联剂为γ-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N-β(氨乙基)-γ-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N-β(氨乙基)-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氨乙基氨乙基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氨乙基氨乙基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混合物。
并且,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制备上述CpG核酸药物输送系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三步:
步骤一:将表面活性剂和助溶剂完全溶解于一定温度的水中,接着缓慢加入硅源并快速搅拌1~4小时,离心分离得到白色胶体颗粒,用乙醇洗涤多次后干燥,干燥后的产物煅烧除去有机模板,得到介孔氧化硅纳米颗粒,各反应物的摩尔比为:1~5表面活性剂:10~50硅源:1~10助溶剂:2000~6000水;
步骤二:将介孔氧化硅纳米颗粒和氨基硅烷偶联剂以1g/0.5ml~1g/2ml的比例加入到无水乙醇中,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搅拌24~72h,过滤、洗涤、真空干燥,得到载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理工大学,未经上海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3664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