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比阿培南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332268.5 | 申请日: | 2014-07-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7252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01 |
发明(设计)人: | 崔万胜;郑玉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新亚药业有限公司;辽宁美亚制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D519/06 | 分类号: | C07D519/06 |
代理公司: | 上海东亚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1208 | 代理人: | 董梅 |
地址: | 201209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阿培南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比阿培南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是20世纪70年代发现,9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类新型的非典型β-内酰胺类广谱抗生素。碳青霉烯类药物对革兰阴性菌的外膜透过性很好,也能适度透过革兰阳性菌的胞壁粘肽层,属广谱抗菌药物。碳青霉烯抗生素能与革兰阴性菌的PBP-2与PBP-3结合,或者与革兰阳性菌的PBP-1与PBP-2结合显示出很强的杀菌活性。碳青霉烯抗生素对大多数β-内酰胺酶稳定,对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亦稳定,分子中的β-内酰胺环不容易被β-内酰胺酶水解失活。
比阿培南是美国氰胺制药公司开发的新型1β-甲基碳青霉烯类抗生素,2002年3月首次在日本上市,对DHP-1稳定。比阿培南与主要的青霉素结合蛋白高度结合,具有广谱抗菌活性,对革兰阴性菌的活性优于亚胺培南,对革兰阳性菌的活性优于美罗培南,并能耐受多种β-内酰胺酶的水解,耐药性较其他β-内酰胺类抗生素低。而且对耐药的绿脓杆菌、厌氧菌等均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
比阿培南化学名为:(1R,5S,6S)-2-[(6,7-二氢-5H-吡唑-[l,2-α][1,2,4]三唑内鎓氯化物-6基)硫]- 6-[(1R)-1-羟基乙基]-1-甲基碳青霉-2-烯-3-羧酸,如下结构式Ⅰ:
目前,比阿培南的制备方法均以下述结构式II的化合物为原料,脱除R保护基而获得。
包括以下几种制备方法:
第一种,是以Pd/C为催化剂,在缓冲液中加压氢化,经离子交换树脂纯化、浓缩、冻干后得到产品(J. Antibiotics.l989,42,374-381);
第二种,是以Pd/C为催化剂,在缓冲液中加压氢化,经大孔吸附树脂纯化、浓缩、冻干重结晶得到产品(US5412103);
第三种,是以锌粉为催化剂,在磷酸盐缓冲液中脱除保护基,经大孔吸附树脂SP-207纯化后得到产品(J. Org. Chem. 1998, 63, 8145-8149);
上述第一种、第二种方法都是需要使用氢气,加压后脱除保护基,在实际生产中,使用氢气催化氢化需要特殊设备及相应防护措施,且极易发生危险,给生产带来不便。第三种以锌粉为催化剂,在反应中产生氢气,同样容易产生危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比阿培南的制备方法,反应条件温和,能适应工业化生产且操作简单、安全。
本发明目的通过下述方案实现:一种比阿培南的制备方法,反应式为:
;
包括以下步骤:
(a)以式Ⅲ化合物为原料,在有机溶剂中,加入三苯基磷:四(三苯基磷)钯=(1~3):1的钯催化体系,10~50℃温度下搅拌反应不超过5h,以1.5h~2h为宜,其中,所述四(三苯基磷)钯的加入量不超过式Ⅲ的20%,以1.5~2%为宜;
(b) 步骤(a)反应液加入水稀释,用二氯乙烷或二氯甲烷洗涤,减压浓缩,得到水溶液,则水相含有比阿培南;
(c)向步骤(b)所得比阿培南水溶液中用有机酸调节pH值5~6,加入丙酮或乙醇,冷却至室温以下,搅拌析晶2h~3h,析出比阿培南结晶体。
本发明选择式II化合物中的R保护基为烯丙基保护基,改用四(三苯基磷)钯催化剂将烯丙基保护基脱除,反应条件温和,可以避免使用钯碳/氢气加压氢化脱去保护基的方法,反应过程中既不需要使用氢气,反应本身也不产生氢气,因此大大提高了生产的安全性。反应中无需加入缓冲盐以控制反应液的pH,只需在反应后加入有机酸调节pH到一定范围,再加入有机溶剂冷却析晶,即可得到比阿培南结晶体。
在上述方案基础上,步骤(a)中的有机溶剂用于溶解式Ⅲ化合物,并溶解反应后脱下的保护基R,可以为:包括乙睛或丙睛的Cl-C4的睛类;或者,包括甲醇、乙醇或异丙醇的Cl-C4的醇类;或者,包括丙酮或丁酮的Cl-C4的酮类;或者,包括四氢呋喃的Cl-C4的醚;包括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乙酰胺或N-吡咯烷酮的C3-C6的酰胺。
在上述方案基础上,所述的有机酸为氢氟酸、盐酸、硫酸、乙酸。
在上述方案基础上,所述的步骤(c)中冷却结晶温度为-25℃~2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新亚药业有限公司;辽宁美亚制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新亚药业有限公司;辽宁美亚制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3226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闭花木苷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酶解协同双频超声提取利血平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