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降低催化裂化干气中氢气含量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410331861.8 | 申请日: | 2014-07-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737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27 |
| 发明(设计)人: | 许金山;韩新竹;许晓斌;周忠国;刘爱华;梁颖杰;张艳;崔云梓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10G70/00 | 分类号: | C10G70/00 |
| 代理公司: | 青岛发思特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7212 | 代理人: | 耿霞 |
| 地址: | 255400 山东省淄博***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降低 催化裂化 干气中 氢气 含量 方法 | ||
1.一种降低催化裂化干气中氢气含量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流化催化裂化提升管反应器的预提升介质入口(5)和FCC主原料入口(2)之间设置反应器隔板(3),将提升管反应器的下部分隔为平行于轴向的2个反应区a反应区(7)和b反应区(8),并在各反应区设置相应的催化剂入口和原料喷嘴;其中,来自再生器的高温再生催化剂进入a反应区,冷却后的再生催化剂进入b反应区;将裂解碳九芳烃注入提升管反应器中的b反应区,裂解碳九芳烃与充满冷却后的再生催化剂的b反应区内反应,反应后的物流以及a反应区内未参与反应的高温再生催化剂在各自的反应区内沿提升管反应器上行,在提升管反应器隔板出口处汇合后,与经蒸汽雾化的FCC原料接触并发生反应;反应后物料经分离反应产物,待生剂经汽提、再生后返回提升管反应器循环使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低催化裂化干气中氢气含量方法,其特征在于:反应器隔板(3)的高度占提升管反应器总长度的15~4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低催化裂化干气中氢气含量方法,其特征在于:高温再生催化剂的温度为600~70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低催化裂化干气中氢气含量方法,其特征在于:冷却再生催化剂的温度为400~550℃;再生催化剂与FCC主原料接触前的温度为600-68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低催化裂化干气中氢气含量方法,其特征在于:再生催化剂与FCC主原料的质量比为6:1~10:1,冷却再生催化剂与裂解碳九芳烃的反应温度360℃~500℃,反应压力为0.2~0.4MPa;再生催化剂与FCC主原料的反应温度500℃~600℃,反应压力0.3~0.6MPa,再生催化剂与FCC主原料的质量比为4:1~10: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低催化裂化干气中氢气含量方法,其特征在于:FCC原料为常压渣油、减压渣油、直馏蜡油、焦化蜡油或加氢尾油中的一种或多种混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低催化裂化干气中氢气含量方法,其特征在于:裂解碳九芳烃的加入量为FCC原料质量的3%~12%。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低催化裂化干气中氢气含量方法,其特征在于:催化剂为活性组分含Y或HY的沸石、超稳Y型沸石、ZSM-5系列沸石、具有五元环结构高硅沸石、β沸石、镁碱沸石中的一种、两种或三种,或无定型硅铝催化剂。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低催化裂化干气中氢气含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提升管反应器的结构为:提升管反应器的提升管反应器体(1)的一侧下部设置再生斜管(6),与再生斜管(6)对应的提升管反应器体(1)的另一侧设置裂解碳九芳烃入口(4);提升管反应器内部的底部设置预提升介质入口(5),内部的顶部设置主原料入口(2),预提升介质入口(5)和主原料入口(2)之间设置反应器隔板(3),反应器隔板(3)将提升管反应器的下部分隔为平行于轴向的a反应区(7)和b反应区(8),并在各反应区设置相应的催化剂入口和原料喷嘴。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低催化裂化干气中氢气含量方法,其特征在于:a和b两反应区的横截面积比例为1:1~5: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31861.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