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船舶减摇鳍安装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10331493.7 | 申请日: | 2014-07-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854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08 |
发明(设计)人: | 赵日定;宋现国;黄建华;任承松;刘彤;范明仁 | 申请(专利权)人: | 芜湖新联造船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3B9/00 | 分类号: | B63B9/00;B63B39/06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7 | 代理人: | 张小虹 |
地址: | 241001 安徽省芜***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船舶 减摇鳍 安装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船舶装配领域,尤其涉及舰、船用非收放式减摇鳍装置的精度安装工艺。
背景技术
鳍设备多安装于船舯的前、后,船体型线变化大,若减摇鳍的定位、安装稍有偏差,不但会降低鳍的效率和使用寿命,更可能导致鳍在转动时与船壳板相碰,发生事故,因此,安装精度对于减摇鳍设备来说至关重要。
目前采用的减摇鳍安装方法如下:直接根据已知的鳍轴线平面角度粗拉中心线,并人工微调至与平面角度一致,作为鳍轴中心线,对于流线角,则直接将其堪划在船体外板上,然后转动鳍座,使鳍座面板水平线刻线与外板上流线角度线一致,由于鳍轴中心线靠人工测量定出,拉线精度较低,加之未做角度转换,偏差太大,已不能满足精度安装的要求,且传统定位、安装均以人工为主,劳动强度极大,效率很低,而且用时较长,严重影响船台周期。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实现一种安装精度高的船舶减摇鳍安装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船舶减摇鳍安装方法:
步骤1、规划减摇鳍预安装位置;
步骤2、将已知的鳍轴线平面角度换算为空间角度;
步骤3、找出鳍轴中心线,并用钢丝绳拉出此中心线;
步骤4、按照计算出的空间角度焊接鳍座并制作镗孔;
步骤5、在鳍座上安装减摇鳍。
所述步骤2中,需建立鳍轴线的空间角度三维图和流线角的空间角度三维坐标图;
首先利用建立的空间角度三维图,确定减摇鳍的鳍轴线,获得鳍轴线投影角,之后计算鳍轴线与中站面的夹角;
再利用流线角的空间角度三维坐标图,求得空间流线角。
所述步骤4中鳍座安装时需具备以下条件:
(1)减摇鳍的分段及其相连的分段装焊已结束,并且减摇鳍相连分段以后的分段也定位结束;
(2)安装鳍座的分段周围振动作业及其上方焊割工作必须停止;
(3)复核鳍座中心十字线、就位分段外板上鳍中心线与外板交点的准确性。
所述步骤4中鳍座安装时用全站仪找出鳍轴线,并用钢丝线拉出此线。
所述步骤4中鳍座安装时,采用焊接工艺,焊接过程中随时监测鳍座内孔至中心线的中心距并做好记录,焊接完成后需使用超声波探伤。
所述步骤5中,先安装减摇鳍执行机构,在执行机构的支承座轴颈上的密封圈和鳍座内孔涂上润滑脂,之后将执行机构装入鳍座孔,安装完成后检测执行机构支承座气密性。
进一步的,在执行机构安装完毕并检验合格后在船台/船坞上安装减摇鳍;
减摇鳍的轴表面和轴端螺孔处需清洗干净,并将轴套上O形圈沟槽吹洗干净后,装上密封圈并涂上润滑脂;
将减摇鳍的吊至执行机构处,套入鳍轴并向船壳板方向推动鳍,直到到位;
在鳍根部与鳍轴接触边缘、吊环旋塞等处涂敷环氧树脂密封保护层。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该工艺通过理论计算将平面角度转换为空间角度,并利用全站仪找鳍轴线,确保了鳍设备的安装精度,降低了减摇鳍装配劳动强度,提高了装配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对本发明说明书中每幅附图表达的内容作简要说明:
图1-4为减摇鳍定位参数示意图;
图5为鳍座安装示意图;
图6为鳍轴线三维模型;
图7为鳍流线角三维模型;
图8、9为鳍座密性试验图。
具体实施方式
减摇鳍的安装工艺如下:
一、前期准备工作
列出上船安装的设备清单与专用工具,列出安装该设备所需的相关图纸与文件资料。
此外还需进行以下准备工作:
设备复核:安装前,复验各主要配合尺寸并记录,复验合格后方可上船安装;
设备标记:由于减摇鳍多有成对配置,应做好设备的区别标志;
工具准备:准备好全站仪、光靶、起吊设备、吊环、钢丝绳、检查用工具、测量用工具、木质角度样板等相应的工具;
采取一定的安全保护措施,务必注意保护执行机构和鳍座外露的加工面。
二、结合减摇鳍的技术参数优化设计出鳍座结构,制作鳍座,制作鳍座时需按照给定的技术要求和工艺步骤。
三、建立鳍轴线三维模型和鳍流线角三维模型,从而计算出鳍轴线的空间角度和流线角的空间角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芜湖新联造船有限公司,未经芜湖新联造船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3149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便携式救生船
- 下一篇:抗高强度冲击的舰船基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