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鉴别蛙病毒属病毒的三重实时荧光PCR引物、探针和试剂盒有效
申请号: | 201410327903.0 | 申请日: | 2014-07-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994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15 |
发明(设计)人: | 张利峰;李江宇;凌凤俊;任彤;高志强;谷强;张伟;王树云;刘艳华;王娜;景宏丽;张旻;贾佩峤;江育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北京海森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Q1/70 | 分类号: | C12Q1/70;C12Q1/68;C12N15/11 |
代理公司: | 北京正理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7 | 代理人: | 赵晓丹 |
地址: | 100026***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鉴别 病毒 三重 实时 荧光 pcr 引物 探针 试剂盒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鉴别蛙病毒属病毒的三重实时荧光PCR引物、探针和试剂盒,可同时筛查13种蛙病毒属病毒,属于检验检疫领域。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由虹彩病毒科蛙病毒属引起的鱼类、两栖类和爬行类的疾病遍布全球,涉及许多组织系统性感染疾病,出现病症后的宿主动物死亡率高达100%,给水产业造成了非常大的经济损失。在亚洲、大洋洲、欧洲、北美洲和南美洲等地区从自然生存、养殖、健康以及死亡的蛙中均分离到了蛙病毒属病毒,蛙病毒属已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规定为必须申报的水生动物疫病之一。
蛙病毒属属于虹彩病毒科,为裸露或有囊膜的二十面体病毒粒子,病毒直径约150~170nm,基因组是单一线状双链DNA,全长为150~170kb,GC含量为49%~55%,在细胞核和细胞质中都能复制。其结构蛋白主衣壳蛋白(major capsid protein,MCP)占整个病毒粒子多肽的40~45%,具有高度的保守性,又具有足够的变异性,氨基酸同源性达65.9%,是虹彩病毒进化和分类的重要依据,所以本发明利用MCP的同源性差异进行蛙病毒属病毒的鉴别和区分,该方法是可靠的。
由于蛙病毒属病毒的基因序列相似性达90%以上,所以设计特异的引物和探针对于区分和鉴别蛙病毒属病毒非常关键。目前,研究者们建立了虹彩病毒蛙病毒属实时荧光PCR的检测方法、虎纹蛙病毒(tiger frog virus,TFV)的普通PCR方法、大口黑鲈虹彩病毒(Largemouth bass virus,LMBV)的双重PCR检测方法以及大鲵虹彩病毒ADIV(Andrias davidiamus iridovirus)TaqMan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检测方法,上述方法,对于同一个检测样本,最多能鉴别和区分2种蛙病毒属病毒,而本发明第一次建立了蛙病毒属病毒的三重实时荧光PCR方法,对于同一个检测样本,可同时鉴别和区分13种蛙病毒属病毒,降低了检测成本,节省了检测时间,实现了高通量处理样本的简便性,该方法具有快速性、准确性和高灵敏性的特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简便、快速、灵敏、特异和高效的鉴别蛙病毒属病毒的三重实时荧光PCR引物、探针和试剂盒。该方法检测覆盖蛙病毒属病毒种类多,是一种特异性强,准确性高、灵敏性高的检测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组鉴别蛙病毒属病毒的三重实时荧光PCR引物和探针,其中,采用一对通用引物,正向引物为5′-ATGGTGCARAACGTCA-3′(SEQ ID NO:1),反向引物为5′-GCTCCAKSACSGTGTT-3′(SEQ ID NO:2)。
所述探针如下所示:
探针1:5′-CTTCCGTCGGCTCCAATTACACC-3′(SEQ ID NO:3)
探针2:5′-CCAACAACAGGAGTGACGCAAGTG-3′(SEQ ID NO:4)
探针3:5′-CTGTGGGTTCAAATTATACGTGTGT-3′(SEQ ID NO:5)
其中,所述序列SEQ ID NO:3为鉴别沼泽绿牛蛙虹彩病毒RGV(Rana grylio virus)、中华鳖虹彩病毒STIV(Soft-shelled Turtle iridovirus)、虹彩病毒3型FV3(frog virus3)、饰纹汀蟾(穴居蛙)虹彩病毒BIV(Limnodynastes ornatus or bohel iridovirus)、虎纹蛙病毒TFV(tiger frog virus)、大鲵虹彩病毒ADIV(Andrias davidiamus iridovirus)、流行性造血器官坏死症病毒EHNV(Epizootie hematopoietie necrosis virus)、欧洲鮰鱼病毒ECV(European catfish iridovirus)和欧鲶病毒ESV(European sheetfish iridovirus)的探针,并且5′端标记FAM荧光报告基团,3′端标记BHQ1淬灭基团。
所述序列SEQ ID NO:4为鉴别大口黑鲈病毒LMBV(Largemouth bass virus)、裂唇鱼病毒DFV(doctor fish virus)和孔雀鱼病毒6型GV6(guppy virus6)的探针,并且5′端标记HEX荧光报告基团,3′端标记BHQ1淬灭基团;LMBV、DFV和GV6统称为SCRV(Santee-Cooper ranavirus)。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北京海森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北京海森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2790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