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板材表面处理的高清喷墨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410323612.4 | 申请日: | 2014-07-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575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24 |
发明(设计)人: | 林创举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创举 |
主分类号: | B27K5/00 | 分类号: | B27K5/00;B44C1/00;B27M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21 | 代理人: | 陈红燕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东城区莞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板材 表面 处理 喷墨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板材表面的处理工艺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板材表面处理的高清喷墨工艺。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板材的标准规格为1.2X2.4米,板材的表面一般压帐贴有一装饰纸或木纹纸,装饰纸或木纹纸的图案没有层次,图案清晰度差,装饰效果较差。第二,装饰纸或木纹纸需要通过胶水粘合,含有甲醛等有害物质。第三,装饰纸或木纹纸容易与板材分离,因此有必要予以改进。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板材表面处理的高清喷墨工艺,它通过高清打印技术在板材表面打印高清图案层,图案层以及各个漆层不会从板材表面分离,也不易被剥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板材表面处理的高清喷墨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板材表面喷涂一层UV漆,通过紫外线灯照射固化形成一UV漆层;
打磨步骤,对UV漆层的表面进行打磨,使其表面平整;
在UV漆层的表面喷涂一层无酸性丙稀酸溶液层,用于增加油墨附着力,无酸性丙稀酸溶液层固化形成一油墨附着层;
高清打印步骤,通过高清喷墨打印机在油墨附着层的表面打印高清图案层;
在高清图案层的表面喷涂一丙稀酸溶液层;
丙稀酸溶液层固化步骤,丙稀酸溶液层固化形成一丙稀酸保护膜层;
在丙稀酸保护膜层的表面喷涂一层UV底漆;
UV底漆层固化步骤,通过紫外线灯照射固化形成一UV底漆层;
在UV底漆层的表面喷涂陶瓷漆层,陶瓷漆层中含有UV漆、低温陶瓷粉和低温玻璃粉;
陶瓷漆层固化步骤,瞬间高温加热板材表面,陶瓷漆层固化,形成一晶莹透明的陶瓷釉层;
成品。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无酸性丙稀酸溶液层通过自然表干的方式干燥固化,温度为25~28度,表干时间为4~8小时。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高清打印步骤中,打印高清图案层在恒温恒湿室中进行,温度为25~28度,湿度为70%以上。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高清打印步骤中,打印高清图案层在恒温恒湿室中进行,温度为26~27度,湿度为90%以上。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丙稀酸溶液层固化步骤中,丙稀酸溶液层通过烘烤固化,板材快速通过一温度为80~150度的烘烤室,标准规格的板材全部通过烘烤室的时间为1~5秒。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陶瓷漆层固化步骤中,对板材表面进行瞬间加热,温度为400~800度,加热时间为1~3秒,陶瓷漆层固化形成陶瓷釉层。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陶瓷漆层固化步骤中,通过快速扫描方式对板材的表面进行加热,板材快速通过一温度为400~800度的高温加热区间,高温加热区间选用高焦额紫外线灯集中照射,标准规格的板材全部通过高温加热区间的时间为1~3秒。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陶瓷漆层固化步骤中,通过快速扫描方式对板材的表面进行加热,板材快速通过一温度为700~800度的高温加热区间,高温加热区间选用高焦额紫外线灯集中照射,标准规格的板材全部通过高温加热区间的时间为1~2秒。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陶瓷漆层中按重量比含有0.5~3%的低温陶瓷粉、0.5~3%的低温玻璃粉和余量UV漆。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发明和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优点是:本发明工艺简单,不需压贴装饰纸或木纹纸,通过高清打印技术在板材表面打印图案,形成色彩逼真、质感好的高清图案层,图案层以及各个漆层牢固附着在板材表面,不会从板材表面分离,也不易被剥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因此而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一种板材表面处理的高清喷墨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板材表面喷涂一层UV漆,通过紫外线灯照射固化形成一UV漆层。
打磨步骤,对UV漆层的表面进行打磨,使其表面平整。
在UV漆层的表面喷涂一层无酸性丙稀酸溶液层,用于增加油墨附着力,无酸性丙稀酸溶液层固化形成一油墨附着层。无酸性丙稀酸溶液层通过自然表干的方式干燥固化,温度为25~28度,表干时间为4~8小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创举,未经林创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2361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双极性带隔离杆的微带振子
- 下一篇:发电系统和液压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