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潜标姿态调整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10317038.1 | 申请日: | 2014-07-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580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24 |
发明(设计)人: | 岳鹏;田宇召;鞠茂光;顾华玺;易湘;刘增基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B63B22/18 | 分类号: | B63B22/18 |
代理公司: | 陕西电子工业专利中心 61205 | 代理人: | 王品华;王喜媛 |
地址: | 710071***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姿态 调整 装置 | ||
1.一种潜标姿态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器(1)、抽排油器(2)、储油舱(3)、目标油舱(4)和能源产生器(5);
所述的控制器(1),分别与抽排油器和能源产生器连接,用于收集抽排油器和能源产生器的信息,产生控制指令,完成液油的抽运;
所述储油舱(2),位于潜标底部,用于回收目标油舱所排出的液油,并储存液油,用于抽运至目标油舱;
所述目标油舱(3),包括24个矢量油舱(31),其位于储油舱上方,这些矢量油舱分为上下两层,呈轴对称分布,每一层有12个矢量油舱;上层矢量油舱的抽排油开关与下层矢量油舱的注排油开关共用;下层矢量油舱的注油通过上层矢量油舱注入,上层矢量油舱的排油通过下层矢量油舱排出;通过对各矢量油舱的体积重新配比,使各矢量油舱的重心发生改变,从而引起潜标的姿态发生改变;
所述抽排油器(4),其分别与能源产生器、储油舱和目标油舱相连接,用于完成液油在储油舱和目标油舱之间的抽运;
所述能源产生器(5),分别与控制器和抽排油器相连接,用于接收控制器所发送的指令信号,根据指令信号改变能源产生器的工作方式;并通过控制抽排油器将储油舱中的液油抽运到各矢量油舱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潜标姿态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1),包括:
信息收集模块(11),用于收集潜标角度偏转信息、矢量油舱液油深度信息、注排油开关闭合信息及潜标工作水域水压信息,并将所采集信息传输至控制处理模块;
外部信息输入模块(12),用于人工输入重心位置及角度调整的信息数据,并将所录入的外部信息数据传输至控制处理模块;
控制处理模块(13),用于接收信息收集模块和外部信息输入模块的数据信息,对所接收信息与内部数据信息进行比对分析;若潜标当前姿态与目标姿态出现角度偏转且偏转角度超出±10°时,则该模块产生处理信号,传输至抽排油器控制模块和能源产生器控制模块;
抽排油器控制模块(14),用于控制处理模块传输处理信号转换为抽排油器控制信号,发送至抽排油器;
能源产生器控制模块(15),用于将控制处理模块传输处理信号转换为能源产生器控制信号,发送至能源产生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潜标姿态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排油器(2),由抽油管道(21)和注排油开关(22)组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潜标姿态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目标油舱(3)和储油舱(4),均由玻璃钢制作,内壁采用憎油性物质填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潜标姿态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储油舱(4)所储液油,其密度大于水,沸点高于60℃,熔点低于-20℃。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抽排油器(2),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油管道(21),由轻质耐腐蚀合金材料制作,内壁采用憎油性物质填充。抽油管道延伸至储油舱(4)中,其与液油接触部分填充憎油性物质。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抽排油器(2),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排油开关(22),采用电动调节蝶阀。
8.一种利用权利要求1潜标姿态调整装置进行潜标姿态的调整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安装有潜标姿态调整装置的潜标放入工作环境中,启动潜标调整装置的控制器(1)、抽排油器(2)和能源产生器(5);
(2)控制器(1)采集潜标姿态发生偏转时的偏转角度,并将该偏转角度与输入的外部信息数据进行比较;若当前姿态相对初始姿态的偏转角度超出±10°时,则产生控制信号分别传输至抽排油器(2)和能源产生器(5);
(3)抽排油器(2)收到控制信号后,打开注排油开关;能源产生器(5)收到控制信号后,将储油舱中的液油抽运至目标油舱中;
(4)在液油抽运过程中,控制器收集目标油舱(3)和储油舱(4)中的液油深度以及抽排油器的工作信息,当所收集信息数据与初始状态对应的信息数据相等时,潜标姿态调整完成,控制器发送控制指令至抽排油器(2)和能源产生器(5),关闭抽排油器(2)和能源产生器(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未经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17038.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