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铁污染河水的生态治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315959.4 | 申请日: | 2014-07-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981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15 |
发明(设计)人: | 肖继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温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3/32 | 分类号: | C02F3/32 |
代理公司: | 浙江永鼎律师事务所 33233 | 代理人: | 王梨华;陈丽霞 |
地址: | 325035 浙江省温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污染 河水 生态 治理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境保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了一种铁污染河水的生态治理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大量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的直接排入,我国河流生态系统受到了严重的破坏,给城镇景观和人民生活带来了严重危害。钢铁厂、电镀厂以及酸洗废水中含有大量的二价铁离子,排入河流后,在水体中逐渐被氧化成三价铁离子,并形成小颗粒状的氢氧化铁絮体。由于絮体体积较小、质量较轻,在风力的作用下,这种絮体长期悬浮在水中,导致水体发黄,俗称“黄水”,严重影响水的色、嗅、味等感官性状。含铁废水的处理工艺有膜分离、电解氧化、电渗析、氧化涡流、曝气絮凝以及吸附等,这些技术均有各自的优点,但由于需要消耗大量化学药剂或对反应器的设计要求较高等,不适宜用于河道水体环境治理。目前,铁污染河水的治理技术研究和工程应用鲜有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针对含铁废水的处理技术不适用于河道水体的治理,提供了一种铁污染河水的生态治理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一种铁污染河水的生态治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在河水污染源下游0.5~2m,距离河岸0.1~1m处的水体内,设置第一固定支架,并在河道两侧的第一固定支架间设置第一移动坝,第一移动坝顶部比水面低5~30cm;
步骤二:在河水污染源下游,距离第一移动坝2.5~50m,距离河岸0.1~1m处的水体内设置第二固定支架,并在河道两侧的第二固定支架间设置第二移动坝,第二移动坝顶部比水面高5~30cm;
步骤三:在第一移动坝和第二移动坝之间的水面上种植浮水植物。
在铁污染河水的污染源下游建造两座移动坝,将铁污染相对集中在两座移动坝之间,两座移动坝之间的铁离子浓度高,高浓度的铁离子形成氢氧化铁絮状物,悬浮在两座移动坝之间的水体;两座移动坝之间的水体表面种植有浮水植物,浮水植物漂浮在移动坝之间的水体,由于植物根系表面吸附有带负电荷的粘土,氢氧化铁在水中电离,氢氧化铁胶体带正电荷,因此,与植物根系表面吸附的带负电荷的粘土相互吸引,从而吸附聚集在植物根系表面,随着絮凝团的逐渐增大,氢氧化铁絮状物沉淀在水体底部河床,铁污染水体铁浓度降低,浊度降低,河水变得清澈。
作为优选,第一移动坝包括第一坝体,第一坝体长度与河道宽度相适应,第一坝体采用软性隔水材料,第一坝体底部连有配重物,第一坝体顶部连有漂浮物,第一坝体顶部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固定支架相连。第一坝体可采用无纺布、高密度聚乙烯编织带、篷布等软性隔水材料中的任一种,第一坝体底部连有配重物,在配重物重力作用下第一坝体下侧沉到河底;第一坝体顶部两侧通过绳索与第一固定支架相连,第一坝体上部能在漂浮物浮力作用下向上拉动第一坝体,根据河面的高度,调整第一坝体顶部的高度,使第一坝体顶部低于河面5~30cm,能方便含铁污染河水大量流入第一坝体下游,便于集中处理。
作为优选,第二移动坝包括第二坝体,第二坝体长度与河道宽度相适应,第二坝体上设有透水孔,第二坝体底部连有配重物,第二坝体顶部连有漂浮物,第二坝体顶部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与第二固定支架相连。第二坝体底部连有配重物,在配重物重力作用下第二坝体下侧沉到河底;第二坝体顶部连有漂浮物,漂浮物为是塑管或竹竿或聚氨酯泡沫块等的任一种,第二坝体上部能在漂浮物浮力作用下漂浮在水面,第二坝体顶部两侧通过绳索与第二固定支架相连,根据河面的高度,调整第二坝体顶部的高度,使第二坝体顶部高于河面5~30cm,能方便第一坝体下游的含铁污染河水聚集在第二坝体之前,便于集中处理铁污染水体。
作为优选,第二坝体上设有透水孔,且透水孔为通孔,透水孔直径2~10mm。第二坝体可采用无纺布或篷布等软性隔水材料,第二坝体上的透水孔的设置便于河水流动,又能使氢氧化铁絮状物相对集中在两座移动坝之间;第二坝体还可以采用高密度聚乙烯编织带,由于编织袋表面本身具有透水孔,也能方便河水流动,又使得氢氧化铁絮状物相对集中在两座移动坝之间。
作为优选,浮水植物为粉绿狐尾藻、圆币草、水花生、水葫芦、黄花水龙中的一种或多种。粉绿狐尾藻、圆币草、水花生等浮水植物根系发达,根茎比表面积大,生物量大,根系所带负电荷多,能吸附较多的氢氧化铁絮状物,有利于絮状物进一步聚集增大,并最终沉淀在河道底部。
作为优选,一种铁污染河水的生态治理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温州大学,未经温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1595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