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铁污染河水的生态治理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410315959.4 | 申请日: | 2014-07-0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981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15 |
| 发明(设计)人: | 肖继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温州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2F3/32 | 分类号: | C02F3/32 |
| 代理公司: | 浙江永鼎律师事务所 33233 | 代理人: | 王梨华;陈丽霞 |
| 地址: | 325035 浙江省温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污染 河水 生态 治理 方法 | ||
1.一种铁污染河水的生态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在河水污染源下游0.5~2m,距离河岸0.1~1m处的水体内,设置第一固定支架(1),并在河道两侧的第一固定支架(1)间设置第一移动坝(2),第一移动坝(2)顶部比水面低5~30cm;
步骤二:在河水污染源下游,距离第一移动坝(2)2.5~50m,距离河岸0.1~1m处的水体内,设置第二固定支架(3),并在河道两侧的第二固定支架(3)间设置第二移动坝(4),第二移动坝(4)顶部比水面高5~30cm;
步骤三:在第一移动坝(2)和第二移动坝(4)之间的水面上种植浮水植物(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铁污染河水的生态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移动坝(2)包括第一坝体(6),第一坝体(6)长度与河道宽度相适应,第一坝体(6)采用软性隔水材料,第一坝体(6)底部连有配重物(7),第一坝体(6)顶部连有漂浮物(10),第一坝体(6)顶部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固定支架(1)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铁污染河水的生态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二移动坝(4)包括第二坝体(8),第二坝体(8)长度与河道宽度相适应,第二坝体(8)上设有透水孔(9),第二坝体(8)底部连有配重物(7),第二坝体(8)顶部连有漂浮物(10),第二坝体(8)顶部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与第二固定支架(3)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铁污染河水的生态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二坝体(8)上设有透水孔(9),且透水孔(9)为通孔,透水孔(9)直径2~10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铁污染河水的生态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浮水植物(5)为粉绿狐尾藻、圆币草、水花生、水葫芦、黄花水龙中的一种或多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铁污染河水的生态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四:在河水污染源下游,距第二固定支架(3)3~50m,距离河岸0.1~1m处的水体内,设置第三固定支架(14),并在河道两侧的第三固定支架(14)间设置第三移动坝(15),第三移动坝(15)顶部比水面高5~30cm;
步骤五:在第二移动坝(4)和第三移动坝(15)之间的水面上种植浮水植物(5)。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铁污染河水的生态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三移动坝(15)包括第三坝体(16),第三坝体(16)长度与河道宽度相适应,第三坝体(16)上设有透水孔(9),第三坝体(16)底部连有配重物(7),第三坝体(16)顶部连有漂浮物(10),第三坝体(16)顶部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与第三固定支架(14)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温州大学,未经温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15959.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