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冲压结构件的自动化流水线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10315136.1 | 申请日: | 2014-07-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97796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4-05 |
发明(设计)人: | 朱益晨;张鹤;陈铖;杨琴琴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发那科机器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B5/10 | 分类号: | B65B5/10;B65G47/90;B65G6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新律师事务所31272 | 代理人: | 朱俊跃 |
地址: | 201906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冲压 结构件 自动化 流水线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自动化生产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流水线结构,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冲压结构件的物料自动化流水线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在国内冲压结构件生产车间中,由于冲压结构件的形状各异,并具有不规则的外形,因此在进行零件的自动化装箱工作时,存在曲面垛形不易导向、垛形稍高容易倾倒、零件叠垛容易卡料等问题,故国内基本采用人工进行冲压结构件线尾装箱工作。由操作人员从冲压线线尾下料皮带机上实时地拾取成型结构件,将其码垛成形后搬运至料箱内,然后通过叉车或AGV小车进行料箱的物流转运。
这种采用人工装箱的线尾下料技术,主要存在以下2个主要问题:
1,在生产管理方面,随着汽车工业的自动化,以往的人工生产已跟不上现代化工业生产要求,且人工生产不利于产品质量控制及车间安全管理;
2,在人员管理方面,手动生产的劳动力投入过多,并且随着现代工业的自动化,生产人员已不适应高强度的重复性劳动作业,由此可能滋生的人员情绪波动及安全隐患,不利于人员管理及产品保证。
专利CN101817452A公开了一种装箱、码垛机器人,包括底部基座、回转机架、机械臂机构、手腕、抓手、手腕姿态保持机构和回转支承,回转支承连接在底部基座上,回转机架安装在回转支承上并与底部基座相连,机械臂机构通过主动关节与回转机架相连,手腕连接在机械臂机构和手腕姿态保持机构上,抓手连接于手腕下端。该发明装箱、码垛机器人能够实现位置和速度的单输入和单输出,实现快速码垛,可达到1500次/时的速度。但该机 器人任不能满足冲压结构件的流水线生产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以机器人智能技术代替传统的人工的冲压结构件的自动化流水线结构。
为达到上述目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冲压结构件的自动化流水线结构,应用于物料的自动化生产,包括生产机构、传送机构和线尾下料机构,所述生产机构包括物料出口,所述物料出口与所述传送机构的一端相连,所述传送机构的两侧与所述线尾下料机构相连,所述物料由所述生产机构生产,并通过所述传送机构传递至所述线尾下料机构,所述线尾下料机构包括控制装置、下料机器人和料垛转运架,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下料机器人相连,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下料机器人将所述传送机构传递至的物料拾取并放入所述料垛转运架中。
优选的,还包括料垛装箱机构,所述料垛装箱机构包括检测识别装置、装箱机器人和物料箱,所述检测识别装置分别与所述料垛转运架、物料箱和装箱机器人相连,所述检测识别装置检测并识别所述料垛转运架和物料箱的情况,并将情况传递至所述装箱机器人,当所述料垛转运架与所述物料箱被识别一致并匹配同一种零件时,所述装箱机器人将所述料垛转运架中的物料形成的料垛抓取并放入物料箱中。
优选的,所述物料箱包括支撑定位用底板、若干导向立柱和若干分层隔板,当所述底板、若干导向立柱和若干分层隔板依次连接时,所述若干导向立柱与所述底板垂直,所述若干分层隔板与所述底板平行,通过所述若干导向立柱、若干分层隔板与所述底板的配合形成物料存储空间。
优选的,所述底板上设有若干导向定位孔,所述若干导向立柱通过与所述导向定位孔的配合与所述底板可拆连接。
优选的,所述底板上还设有若干分层隔板支架,所述分层隔板支架与所述底板垂直,所述分层隔板支架上设有与所述若干分层隔板配合的若干导向定位槽。
优选的,所述底板上还设有存储所述若干分层隔板的隔板存储架。
优选的,所述控制装置中包括物料追踪模块,所述物料追踪模块确定所述传送机构上运动中的物料的位置信息,所述控制装置通过所述位置信息控制所述下料机器人拾取物料并放入所述料垛转运架中。
优选的,所述物料追踪模块包括相机和编码器,所述相机实时摄取运动中的物料的位置信息图像,所述编码器与所述传送机构相连,所述编码器跟踪所述物料的实时位置。
优选的,还包括下料区域和装箱区域,所述下料区域与装箱区域之间还设有料垛转运移载机,所述料垛转运架设于所述料垛转运移载机上,所述料垛转运架可在所述料垛转运移载机上往复移动。
优选的,还包括物流转运机构,所述物料箱与所述物流转运机构相连,并可在所述物流转运机构上循环移动。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优点有:
1、实现生产自动化,有利于车间现代化管理及产品质量控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发那科机器人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发那科机器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1513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沙格列汀中间体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牛颈静脉带瓣管道的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