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动泵控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10314783.0 | 申请日: | 2014-07-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95476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21 |
发明(设计)人: | 滨井笃司 | 申请(专利权)人: | 铃木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04B49/06 | 分类号: | F04B49/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11323 | 代理人: | 权鲜枝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 控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动泵控制装置,具体地说,涉及对使调节车辆的电驱动系统的温度的冷却介质循环的电动泵进行控制的电动泵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调节车辆的电驱动系统的温度的装置,已知根据用于冷却电动机等的电驱动系统的冷却水的温度对使冷却水循环的电动泵进行开启/关闭控制从而调整冷却水的温度的装置。
但是,在对电动泵进行开启/关闭控制的装置开启电动泵时,冷却水会以最大的流量循环,因此,存在电动泵的功耗变大的问题。
作为解决这种问题的装置,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一种装置,其以根据在与电驱动系统连接的循环通路中循环的冷却介质的温度来切换冷却介质以层流形式流过热交换器的第1流量和冷却介质以湍流形式流过热交换器的第2流量的方式控制电动泵的驱动。
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提出了一种冷却系统,在该冷却系统中形成有使冷却介质在包括内燃机的第1驱动系统中循环的循环流路和使冷却介质绕过该循环流路而在包括电动机和电动机用驱动电路的第2驱动系统中循环的第2驱动系统用流路,控制在循环流路中循环的冷却介质的流量与在循环流路及第2驱动系统用流路中循环的冷却介质的流量的分配,以使根据内燃机的转速和转矩的流量的冷却介质在循环流路中循环而根据冷却介质的温度和流过电动机用驱动电路的电流值的流量的冷却介质在第2驱动系统用流路中循环。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特许第4052256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许第463165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装置根据冷却介质的温度来控制电动泵的驱动,因此,有如下问题:有时会以比与电驱动系统所需要的冷却性能相应的流量大的流量使冷却介质循环,有可能消耗本来电动泵不需要消耗的电力。
另外,在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冷却系统中,冷却第1驱动系统的冷却介质和冷却第2驱动系统的冷却介质是共用的,因此,在包括内燃机的第1驱动系统成为高温的情况下,冷却介质的温度也会上升,从而存在如下问题:有可能无法确保包括电动机和电动机用驱动电路的第2驱动系统即电驱动系统的冷却性能。
因此,本发明是为了解决这种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确保电驱动系统的冷却性能,并且抑制电动泵的功耗的电动泵控制装置。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第1方式是车辆的电动泵控制装置,上述车辆具备:电驱动系统,其包括多个部件,上述多个部件包括驱动电动机、驱动驱动电动机的驱动电路以及充电式电池;电动泵,其使冷却介质在循环通路中循环,该循环通路形成为经过多个部件;以及热交换器,其设置于循环通路,与冷却介质进行热交换,上述车辆至少以驱动电动机为驱动源,上述电动泵控制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电动泵控制部,其控制由电动泵循环的冷却介质的流量;冷却温度传感器,其检测冷却介质的温度;以及多个电驱动系统控制部,其分别设置于多个部件,控制部件的驱动,并且向电动泵控制部请求电动泵的驱动状态,电动泵控制部根据冷却温度传感器检测出的温度和电驱动系统控制部所请求的驱动状态,控制冷却介质的流量。
作为本发明的第2方式,可以是:多个电驱动系统控制部具有分别检测多个部件的内部温度的内部温度传感器,根据内部温度传感器检测出的内部温度,请求停止、驱动或者最大驱动中的任一种状态作为电动泵的驱动状态。
作为本发明的第3方式,可以是:车辆还具备检测车辆的车速的车速传感器和设置于热交换器而在预先设定的驱动条件成立的情况下驱动的冷却风扇,电动泵控制部在满足多个部件的电驱动系统控制部中的至少1个电驱动系统控制部请求了电动泵的驱动、车速传感器检测出的车速为规定值以上或者冷却风扇的驱动条件成立时,根据冷却温度传感器检测出的温度设定冷却介质的流量。
作为本发明的第4方式,可以是:电动泵控制部以冷却温度传感器检测出的温度为规定值以下时为条件,将冷却介质的流量设定为最小的流量。
作为本发明的第5方式,可以是:电动泵控制部以多个部件的电驱动系统控制部中的至少1个电驱动系统控制部请求了最大驱动时为条件,将冷却介质的流量设定为最大的流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铃木株式会社,未经铃木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1478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